2002年的电力体制改革将国家电力公司一分为九,2011年,所谓的主辅分离又产生中能建和中电建,十多年的改革一个客观事实是,多了十套机构,按照目前主流的观点,机构还会继续增加。机构增加了对谁有好处呢?一是监管机构,独生子变成儿孙满堂。二是电力系统干部,庙多了菩萨就多,干部成长的机会也就更多了。三是各种智库性质的机构,客户多了当然业务也就多。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成本,成本归根到底还是通过电价买单,还是全体电力用户买单。这就是碎片化改革的一个结果。
一、当前我国电力体制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衡量电力体制是否科学的标准是:是否能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可靠的电力供应。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电力价格是否便宜。
2002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3.57亿千瓦,变电容量5.3亿千伏安,供电可靠率99.906%。2013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12.5亿千瓦,变电容量12.4738亿千伏安,供电可靠率99.956%。分别增加250%、135%和0.05个百分点。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电可靠性的逐年提高、供电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有力地说明现有电力体制可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从电价来看,2002我国电价0.298元/千瓦时,亚洲主要经济体日本0.174元。2013年我国电价0.65元/千瓦时,日本1.396元,韩国0.545元,新加坡1.15元。从电价的趋势看,价格比较合理。
张传名认为:电力工业十年来的发展情况说明,现行的电力体制尽管不一定是最优的,也一定是符合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的。
二、当前电力监管基本到位
许多人认为,当前的电力体制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各种浪费,从而导致电价偏高,因此,必须进行电力体制改革。
从当前的电力体制来看,发电环节已经放开,尽管作为央企的五大发电集团是主力军,但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发电企业、各种所有制的发电企业比比皆是,可以说,发电环节已经有了充分竞争。当然,在上网电价由政府一厂一价核定的政策环境下,是否完全公平是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成为舆论焦点说明公平的矛盾并不突出,也就是说,发电环节的竞争基本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当前对发电环节的监管是基本到位的。
从输电、配电、用电环节来看,当前的体制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个中央军和蒙东电网等小的地方军负责了全国的这项业务,主要是两家央企负责。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其实其企业属性值得探讨。电网企业向谁买电、买多少电、分别按什么价格结算,都不是企业定的,都由政府确定。电网企业把电卖给谁、分别按什么标准计费,也不是企业定的,也是政府定的。电网企业的经营成本多少,都是政府在计算上网成本、销售收入时一并核定的。一句话,电网的经营业绩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政府的意愿,是电价。从这个角度看,电网其实只是政府一个执行机构,对电网的监管取决于政府想不想管、有没有能力管。这样的监管还不到位吗?
从投资角度来看,发电企业根据政府规划,逐个项目进行审批;电网的投资规模和每个项目同样需政府审批;电力设计施工企业的成立、运营都需要政府严格的管控,乃至于什么资质的企业应配备什么人都是政府定的,每个人都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考试才能上岗;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政府监管稍为宽松一点。
总之,目前政府对电力的监管是全方位的。那些认为监管不到位的观点无非是在怀疑政府的施政能力。
三、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
改革的目的,无非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认为,衡量改革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电力体制其实就是电力工业的生产关系。不能因为需要改革而改革,必须明确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体制的改革只是服务于改革目标的手段。实施电力体制改革,还是要回归到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来考量。笔者认为,改革的目标只能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更好地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可靠的电力供应。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供应无非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一次能源的构成是切合国情的,从而也是供应可靠且可持续供应的;二是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是有效率的,从而也是价格较低的;三是电力输配环节成本是合理的,从而也是经济的;四是供电服务是优质的,从而也是满足日益提高的用电需求的。
张传名认为,改革的目标必须是用电需求能够可持续低成本满足。一切为了切分而岀台的改革方案都是扯淡。
四、应实事求是引入竞争
许多人诟病的是电力体制中存在的垄断。垄断是指少数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垄断行为是指: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是的,垄断会使企业缺乏危机感,从而影响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效率低下、效益下降。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通过市场竞争来提升效率。因此,在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有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问题在于,如何引入竞争。
其实,最大的垄断是行政垄断。中国的革命实践说明,一定程度的集中(垄断)是有利于中国的繁荣富强的。同样的,电力工业按照客观规律形成的自然垄断也可以是最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发展的。引入竞争不能没有边界。
据报道,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新电改方案,重点在网售分开,提出“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放开发电计划、电价、配电侧和售电侧等环节;交易机构独立;电网规划加强;仅由国家核准输配电价;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配电和售电领域等。也就是在发电、配电和售电领域引入竞争。
这样的改革,除了现有机构外,又多了一个孩子——电力交易机构,以及一群小朋友——新设立的配电、售电企业。
中国现有的电力体制还是机构太少吗?笔者认为,改革者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因为存在垄断——影响效率——改革——拆分,但是,似乎没有人算过拆分的成本账。
电力体制改革和所有的改革一样,要把握好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对电力工业的规律研究透了吗?
五、统筹谋划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体制关键是做好规划、加强监管、引入竞争。凡是不利于规划、监管、竞争的现行体制就是需要改革的,而不是仅仅为了打破垄断。
做好规划。电力说到底是经济的血液,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电力体制最为关键是保障能源的安全,所以,国家应该在能源构成和布局方面有长期的规划、在中期有具体的计划、在近期有严格执行的方案。规划必须由政府来管。
加强监管。电力工业具有垄断的自然属性,就是在发电侧引入了比较充分的竞争,也基本是寡头竞争,必须加强监管。但是,监管什么要好好研究。目前管就是给各类企业许可证和各类人员上岗证、就是办班、就是收费是乱监管。监管应该管规划是否得到执行、电力普遍服务是否落实、市场是否公平透明,而不应该把监管变成企业的负担和监管机构谋利的工具。
引入竞争。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可以提高效率。对于国家而言,其实就是管好一张主网。国家持有的发电、设计、制造、施工、服务,乃至配售电企业完全可以交给市场,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竞争。
通过对以上五个问题的分析,碎片化不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