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迎来了倒计时100天。冰雪为媒,共襄盛举。全世界的目光,正向着北京这座首个“双奥之城”聚拢。
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中,绿色居首位。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注重标准建设和科技创新,为绿色冬奥绘就最美底色,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创造了新典范。
张北柔直工程张北换流站全景。
场馆建设和能源供应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碳排放控制的重点领域。在电力供应方面,“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句话正逐渐成为现实。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的投入运行,为冬奥会提供了坚强、充裕的绿色能源保障。这张能够输送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种能源的柔性直流电网和创新的冬奥绿电交易机制,将为北京冬奥场馆接通绿色电力,赛时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清洁能源供应。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
众多新技术的应用也让北京冬奥场馆更加低碳。北京冬奥会对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现有场馆进行充分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陆冰转换”;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4个冰上场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且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以上;采用超低能耗技术建设的“被动房”,也提高了北京冬奥村的建筑物能效水平。
当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大批新能源电动车也将奔驰于各赛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北京冬奥会将使用氢燃料车、纯电动车、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及传统能源车用于赛事交通服务,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为历届冬奥会最高。
除了办好赛事,北京这座“双奥之城”还科学筹划赛后利用,营造生态宜居环境,让百姓共享绿色奥运成果。位于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就是老首钢借力冬奥转型的成功案例,冬奥会后,公园将成为老百姓体育健身休闲场地;北京长辛店的“二七厂”也转型为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赛时这里是国家队备战的训练“大本营”,冬奥会后将成为普及冰雪运动的综合型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