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是工信部贯彻《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贯标试点,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增强企业数字化技术融合应用能力,促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提升,为大范围推广数字化转型贯标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在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的新能源电磁线漆包智能车间,涂漆后的电磁线在设备上自动流走,设备上端的小盒子里,视觉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着每一米电磁线的表面质量,它就相当于检测工人的“眼睛”。不同的是,视觉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可达0.1mm,与头发丝直径差不多,几乎达到了人眼极限。
信息部部长赵志勤介绍:“原来我们表面的缺陷基本是通过人工去识别、处理,缺陷的识别率就没有那么高。现在我们通过系统升级,目前表面缺陷的识别率基本上能达到100%,产品质量合格率都能达到99%以上。”
检测“过关”后的电磁线将自动绕盘打包,随后AGV智能小车前来“接货”,把成品搬运至自动化立体仓库。近三年,公司投入5000余万元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生产状态实时监控及系统间数据交互,5G智能物流仓储项目每年可为公司提效2000万元。公司还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等。
“在大力探索推行绿色智能化产业链经营模式下,公司的电缆产业产值近50亿元,市场占有率大大提升。”据湖南广顺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思维介绍,以往电缆排线过程,必须安排人工值守,防止排线方向折返时线缆被卡住,造成几十万甚至百万元价值的铜线报废。经过数字化改造后,通过工业互联网的3D视觉等技术增加智能质检的功能,能有效实现降本增效。
短短三年时间内,公司技术中心已先后成功组织实施了耐高温电缆、耐弯折电缆等19个创新项目和新产品的开发。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强绿色清洁能源的使用等措施,持续擦亮“绿色产业链经营模式”金字招牌。
“我们在生产设备的改造上,淘汰一部分落后耗能的低端生产设备,斥巨资引进节能高效的现代化电缆生产线。”黄思维表示,企业在工厂全面开展机电设备节能改造、电力计量精细化管理等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大大降低工厂生产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工厂效益的提高。
四川威鹏电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的电线电缆生产骨干企业和大型的钢芯铝绞线加工基地。去年6月,公司正式启动数字化·精益管理项目。
该项目在技术环节运用三层结构工艺BOM,可减少技术人员80%工作量,在生产工艺环节、生产任务实施等方面可提高10倍以上的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全面启用MES生产调度管理、APS智能车间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在销售、技术、生产、质检、采购等模块引进投入相应软硬件设备,实现MES生产管理体系与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连接。
2021年7月,威鹏电缆被上海电缆研究所确认为国内首批Ecode码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先行先试的线缆企业46家之一,通过在生产的每条电线电缆表面和产品合格证上打印Ecode码,使产品拥有可追溯性并增强防伪性,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精益生产有很大贡献。
根据点亮智库&中信联发布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发展报告(2022)》,截至2022年,全国仅有7.1%的企业进入了实质性转型阶段,超过90%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重心,在于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业务的规范化运行与管理,提升可管可控水平。
目前,产业界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覆盖数字化转型全局、全要素、全过程的成熟度模型,并以成熟度模型为依据、以标准贯彻为抓手,系统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工信部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正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向更高水平发展和迈进的重要方法,对于加速电线电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