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7%左右,总量1.75万亿元左右,继续保持全国前十,而各地市保持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江苏还实现了新的里程碑,随着常州GDP突破万亿门槛,“苏大强”第5座万亿城市正式诞生。
1月16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盛蕾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预计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迈上万亿台阶。随后,“常州发布”发布消息官宣,常州成为“万亿之城”。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主动扛起“新能源之都”大旗的常州也拿出了过硬产业数据为自己正名,其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500亿元左右,整车产量近68万辆投资热度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700亿元;集聚了30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制造企业等等。
常州新能源势力中还包括了天合光能(688599.SH)、中创新航(03931.HK)、亿晶光电(600537.SH)、晶雪节能(301010.SZ)、亚玛顿(002623.SZ)等知名新能源产业链相关的上市企业,而加快实现新能源产业“万亿产值”的突破也正是常州第二个万亿目标。
江苏省万亿之城“上新”
公开资料显示,千禧年后国内万亿GDP城市井喷,2006年上海GDP率先超过万亿元,2008年北京GDP破万亿元,2010年广州GDP破万亿元,2011年深圳、天津、苏州、重庆4个城市GDP突破万亿元。
此后几年,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佛山GDP总量相继突破万亿元。
2020年又有福州、泉州、南通、合肥、西安、济南GDP突破万亿元,2021年东莞GDP突破万亿元,2023年常州GDP突破万亿元。
至此,常州成为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后,江苏第五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也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
1月15日,在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说:“2023年,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这是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根据常州发布披露,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其中,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省均、领跑苏南,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0.3亿元,增长7.7%,税收占比达86%、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连续21个月保持苏南第一。
2023年常州11个核心发展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还获评了“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市”。
万亿之城头衔之下,常州过去一年的城市能级也得到了突破。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2023年常州沪宁沿江高铁建成运营,南医大常州校区签约开工,南大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建成投用,常泰长江大桥、腾龙大道、中吴大道西延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地铁5号线开工建设,城乡形态加速重构。”
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500亿元
“202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要打造新能源之都,并在年底出台了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工信局综合处处长周忆峥此前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大年初七新春第一会上,全市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通过对常州去年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梳理统计,根据产业实际情况,把发电、储能、输送、应用这4大块都作为新能源领域,去年常州整个新能源领域的产业规模超过了5100亿。”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多次公开表示,在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建设上,常州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动能。
根据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500亿元左右;整车产量将近68万辆,约占江苏全省的7成。光伏产业规模接近全国十分之一;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700亿元。
报告提到,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常州形成了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传感器、充电桩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常州目前已经集聚了3000多家相关制造企业。
据了解,在新能源领域,常州率先构建了“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且深度融合。产业集聚度全国前三,投资热度全国第一。近日,江苏明确支持常州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创新升级,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
目前,常州不仅拥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天合光能这些总部型“链主”企业,宁德时代、理想、比亚迪、贝特瑞、星源材质等国内超70%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均在常州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
此外还有泛亚微透、旷达科技、永安行、常宝股份、亚玛顿、天合光能、裕兴股份、晶雪节能、快克智能等十余家知名新能源相关上市企业。
目前常州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新能源企业和研发集群,在全市95家上市企业中,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38家,占比40%,总市值占比超过六成。
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居前也为常州赋予了更多的吸引力。苏文电能副总裁李剑峰此前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常州本身有相当多的兄弟公司(新能源),也包括很多上下游企业,其实对我们来说支撑是非常大的,说句实话,不管是人才也好,各方面配套也好,如果不是常州,在另一个地方是很难建立起整个产业链。”
冲上万亿之后,“新能源之都”马不停蹄赶往第二个万亿计划。日前,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常州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创新升级。
上述《意见》提出,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值规模在2025年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发电、储能、输送、应用四大环节实现深层次、高浓度融合发展,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渗透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培育“合成生物”产业
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对去年成绩的回顾,还有2024年重点工作的规划。
常州2024年要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800亿元,力争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新增公共和专用充电设施3500个,打造中心城区1公里充电服务圈。在聚力重大项目攻坚计划表中,常州计划要在今年实现招引总投资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4个以上新开工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30个以上。
在加快数实融合步伐方面,常州提出要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计划在新的一年里实施新一轮“十百千”工程,培育500个典型数字应用场景,新建5G基站4000座,并且建设智能算力中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未来产业规划上,常州特别提到了“合成生物”产业,明确今年要深入实施“合成生物10条,建好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等重大载体,培育重大项目10项。
据了解,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合成生物学的目标之一是创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工生物体,或者通过改造现有的生物体来生产有用的化合物,如药物或燃料。这一全新生物技术范式为生命科学和工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潜力,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500多个机构资助合成生物学研究。美、英、日、加、欧盟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引导扶持合成生物学发展的政策。
2023年8月份,常州市级层面率先成立了合成生物创新发展专班,为常州未来产业领域新赛道新高地布局。
财联社记者此前在常州市政府推进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目前常州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西太湖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等三个合成生物专题园区目前已正式启动开园,合成生物学成果项目纷纷落地。
11月1日,常州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若干措施》正式对外发布,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措施的城市。
“作为未来产业,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拥有无限想象空间。目前合成生物领域重大技术突破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时不我待。常州将全速抢占新风口、布局新赛道,培育未来产业,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在科技强省、制造强省建设中展现常州担当。”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蒋鹏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