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业收入超400亿元,入库税收超5亿元,拥有员工近7000人,入选“全球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连续11年荣膺“中国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连续15年入围财富中国500强……翻看宝胜最新的发展成绩单,一连串滚烫的数字颇为亮眼。
40年时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瞬,而宝胜只用40年时间就实现了从县属工厂到线缆“国家队”的巨变。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回过头来看,正是国家战略的引领,让最初的县属工厂燃起了打造产业集团的雄心。1985年初夏,一支建设大军开上了宝应县城东北3公里处,这块被当地人称为“后荒”的地方。建设大军兴奋的喧嚣和匆忙的脚步,搅翻了里下河多少年来长睡不醒的孤寂,第一间厂房破土动工,第一根“宝胜”牌电缆下线……在时代的浪潮下,不到5年产值便超过亿元的宝胜,成为了里下河地区最大的工业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支支青年突击队,组成了。
一个个铁姑娘班,宣告成立了。
生产靠自己苦干,原材料靠自己苦找,市场靠自己苦抢。
——改变中间环节的营销方式。变间接销售为直接销售,降低产品价格,吸引广大用户。
——打出“宝胜”的牌子。主动出击,寻找目标,争取最广泛的产品印象。
——在全国重要的城市、地区建立营销网络,尽可能地占领市场,扩大市场。
——厂级领导分片包干抓销售,经济利益与销售额挂钩。
回望这段历史,不难发现,正是因为宝胜始终保持开拓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才能不断踩着时代节拍,走向愈发广阔的发展舞台。
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宝应县政府抢抓关键机遇,结合南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考察结果,决定以电缆项目作为宝应县经济建设首要目标,整合全县资源推进“江苏宝胜电缆厂”项目建设工作,发展电缆制造产业。
经过多方努力,1985年宝胜电缆厂主厂房破土动工。1986年,电缆厂成功生产出第一根电缆产品——钢芯铝绞线电缆。1989年,宝胜主动谋求向市场经济发展,实施干部分片包干,区域作战的经营策略,在全国重要城市、地区建立营销网络。1991年,宝胜由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为预算外全民企业性质,以“破三铁”作为突破口启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企业经营质态持续向好,成为苏北里下河地区第一家产销过亿企业。
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宝胜以被列入省127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为契机,组建江苏宝胜集团公司,并于1995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建立以公有制为投资主体的产权多元化企业和以产业资产经营为基础,资本经营为重点的经营机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宝胜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独立实体。1999年,江苏宝胜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宝胜集团有限公司。
向多元发展坚定而行
步入新时代,宝胜不仅积极为国家重大战略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还将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作为企业布局落子的方向。
1989年,宝胜电缆厂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型,从此确立以销售作为企业发展龙头的经营策略。宝胜紧盯国家政策发展变化方向,领先行业一步对市场变化作出应对措施,坚持以“宝胜牌”电缆为核心,持续锻造品牌影响力。1992年,“宝胜牌”电线电缆入选江苏省省级优秀产品,1997年,宝胜获得“江苏省著名商标”称号。宝胜产品应用于葛洲坝水电站、三峡工程、扬子乙烯石化工程、北京亚运会、南京禄口机场等重大项目中。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为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宝胜大力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模式,以电线电缆制造业务为核心,发展电气产业作为第二产业,同步发展服务、物流运输、建筑装潢等产业,初步成为集技、工、贸于一体的经济实体。积极落实县“五电联动”战略,实现资源整合,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控股、租赁等形式,实现跨地域、跨所有制联营,推动企业由“产地销”向“销地产”转变。此外,宝胜抢抓城市电网改造工程浪潮,积极进军高压、超高压电缆领域,于1996年启动第一座立塔建设。
在积极布局国内市场的同时,宝胜利用国家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的重要机遇,全面进军国际市场,于1995年获得自营进出口业务许可。1998年,宝胜进一步开发叙利亚电缆市场,首次实现产品大批量出口。
让科技创新活力澎湃
40年来,宝胜靠的不仅是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战略眼光,还有通过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而持续塑造的核心竞争力。
100多种产品,超过10000个产品规格,产品电压等级涵盖220伏到220千伏,可满足邮电、铁路、电子、电力、冶金、化工、航海、航空、航天等部门使用需要……这些丰硕成果是宝胜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持续扩大产品种类,加快形成系列化、配套化产品生产线,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生动写照。
自1986年成功生产出第一根钢芯铝绞线电缆以来,宝胜持续加强产品研发,成功填补扁平移动电缆等国内市场空白,并于1987年通过国家机械委检验审核,成为定点生产电线电缆的专业厂。
1989年,宝胜首次研制电缆。这年秋天,国家物资部和机械工业部在北京联合举办秋季订货会,宝胜销售人员敏锐发现山西省电建三公司急需一种用量小,电缆芯数多,工艺复杂的发电厂变电站用屏蔽控制电缆。为进一步拓展高端线缆产品市场,宝胜毅然决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同华北电力设计院开展合作,最终历时38天完成产品研发,成本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二。宝胜凭借该类产品每年获得国内市场近3亿产值订单,被国家电力工业部确定为特种屏蔽控制电缆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在此之后,宝胜正式确立“科技兴企”战略和新品研发“三高”原则:收集高层次信息、采用高要求产品标准、聚集高档次合作伙伴,聚焦市场需求,着力构建“管理层、开发层、中试层”组织结构。管理层设立技术中心,主管策划与管理工作;开发层设立8间研究所,承担研发工作;中试层设立9个专业性强的中试车间和1个CAD/CAM中心,主要负责中试试验以及产品推广工作。在坚实的物质支撑下,宝胜技术创新能力日新月异,于1996被认定为江苏省第五批高新技术企业,于1998年入选国家科委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1999年,宝胜经批准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借助美国BICC通用公司市场与技术,进一步推进超高压业务发展。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加快电缆专业人才培养,持续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宝胜于1988年开展“换脑”工程,逐步规范培训工作,制定职工培训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开展培训工作;建立职工理论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内部高技能人才利用下班时间面向职工开展理论教育培训,同时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与操作能力;制定职工学习奖励办法,为职工建立学习正反馈机制,提高职工学习积极性。
为提升宝胜电缆厂专业化教育水平与能力,1993年,宝胜同哈尔滨理工大学联合创立宝胜人才基地——哈尔滨理工大学江苏宝胜成人教育分院,每年培养120名电缆、电气专业技术人才,为宝胜提供发展动力。
1995年,宝胜利用组建技术中心契机,加快打造集科技管理、科研开发、中间试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技术开发中心,推进实施“操作人员专业化、管理人员微机化、经营人员技术化、技术人员外向化”的“四化”目标,下大力气培养内部讲师,同时结合外部专家培训班,系统提高职工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进一步提升职工整体素质水平和生产能力。
从苏北一隅走向世界舞台,宝胜的崛起印证了改革与创新的力量。企业初创10年的辉煌成就,也为后续的稳健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