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线缆世界网(CABLE123.CN)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上风电:顺风而为 量力前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24
      近日,中国风能协会发布了《2014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61台,容量达到22.93万千瓦,相比2013年3.9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增长了487.9%,其中潮间带新增装机容量为13万千瓦,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56.69%。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65.79万千瓦,位列世界第五,占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的0.58%。

政策护航 顺风而为

相比2013年近乎停滞的状态,2014年的新增装机容量让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暖意。

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推出海上风电标杆电价政策,明确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2017年前投运的近海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0.85元/千瓦时,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0.75元/千瓦时。

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1053万千瓦的44个海上风电项目被列入开发建设方案。将督促沿海各省加快开工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对海上风电建设进展情况及时跟踪监测。加大项目推进协调力度,力争2016年底前有较大突破。

“如今已至‘十二五’收官之年,大家不必为‘500万千瓦’的目标能否完成担忧。”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2014年海上风电电价政策出台,未来两年的核准计划也已发布,我国海上风电具备了加快推进的潜力。“目标”只是释放出发展海上风电的信号,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实践,使我国在海上风电工程开发、技术、设备、成本等方面得以完善和加强,为“十三五”打好基础。

电价政策 尚待探索

部分业界人士表示,虽然主管部门近来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但从目前状况来看,仍难以使海上风机真正“转”起来,大多数企业目前只是在“跑海圈风”,抢占资源先机,为将来做准备。其根源在于,在目前电价政策、技术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运营海上风电,企业仍可能面临无钱可赚的局面。

2014年6月出台的海上风电电价政策规定,非招标的近海风电项目的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按照每千瓦时0.85元的电价测算,一个10万千瓦的近海风电场,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约为8.91%,还不足9%。”秦海岩对媒体表示,这只是理论推算,实际情况中还有很多边际条件难以囊括。同时,鉴于我国海洋工程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初期阶段工程造价较高、运维费用较高的情况,目前实施的海上风电电价的实际支持作用并不大。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维持在1.5万元~2万元/千瓦左右,是陆上风电的2倍。 据称,年发电小时数达到3000小时以上才可盈利,目前我国风电年平均发电小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新能源研究人士吴可仲认为, 现在风能资源较好的地区几乎已被瓜分完毕,考虑到海上风电漫长复杂的建设工期以及后期高昂的运维成本,这样的投资成本和电价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要想确保盈利仍然面临一定的风险。

据了解,在标杆电价政策推出之前,海上风电一直通过特许权招标确定上网电价,2010年国内进行了首次海上风电项目招标,通过招标确定了4个项目,但其进展非常缓慢。当年首轮招标时,为顺利抢占资源,企业不得不压低价格。首轮中标的四家企业,中标电价分别为0.7370元/千瓦时、0.7047元/千瓦时、0.6396元/千瓦时和0.6235元/千瓦时,这甚至远低于后来确定的上网标杆电价。

先占份额 再说开发

海上风电有一个从近海到深海推进的过程,随之带来的投资成本也势必增加,多数海上风电开发商对此持有较“冷静”的态度:“海上风电还处于小规模的摸索阶段,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现阶段,我们首先要考虑占领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潮间带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3.45万千瓦,占海上装机容量的65.6%,近海风电装机容量占34.4%,其中规模化项目有近海风电项目东海大桥海上项目 (10万千瓦)及其二期项目,龙源如东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场,还有如东扩建项目,其余主要为各风电机组制造商安装的实验样机。

“随着将来海上风电往深水远岸推进,潮间带项目预计不会大规模增加,但现有已规划或在建的潮间带项目,光是在江苏就有将近200万千瓦的容量。”江苏某企业负责人认为,随着大批新项目的不断推进,海上风电必然从潮间带走向近海、深海。

“对于今年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我认为虽然会有所加速,但仍需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与生产制造水平相比,技术研发能力目前仍是国内风电企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应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加大支持力度。”秦海岩说。

技术突破 仍是关键

除价格因素外,技术突破也很重要。这些技术包括,海上大容量风机检测、大容量海上机组、海底电缆敷设技术、海上施工技术等等。目前,中国在海上风电相关技术上的地位还达不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4年英国某杂志评出的7款5兆瓦以上的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皆为欧洲品牌。”某国内海上风电设备供应商说,“当前,欧洲的海上风电技术正在突飞猛进,海上风电场的离岸距离最大已经超过120公里,水深最大超过了50米。此外,诸如在海上风能资源详查、海洋地质勘探、工程装备制造、运维及生活船舶建设等方面,处处反映出结构缜密、分工细化的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理念。这些很值得我们反思,否则不久之后我们就只有跟在人家后面学习的份儿了。”

在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案直击海上风电面临的四大困境,其中之一就是核心装备国产化进程缓慢。“海洋环境远比陆地环境复杂,海上风电技术难度大。虽然我国在整机制造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核心设备国产化进程缓慢,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此,提案中建议:组织成立联合研发机构进行技术攻关,加快海上风电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以及海上风电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

对此,有关专家也表示,中国目前发展海上风电的策略应该是量力而行,稳中求进。即保持一定规模,为发展技术提供支持,又不盲目冒进,防止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政府应鼓励和引导海上风电的技术发展,投资企业应充分考虑海上风电的技术先进性和投资效益。这样,我国的海上风电才能健康发展。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