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电气火灾。首先应当了解电气火灾的原因。电气设备引燃有以下几种:
1.危险温度引燃可燃性物体本体发热温度上升或物体的外界环境发热而造成的温度上升,当温度上升到达其自燃点温度(固体)或闪点温度(液体)时,物体就会开始燃烧。电气设备的发热使其温度上升,当达到危险温度时同样会引起设备本身或周围物体的燃烧。
电气设备在运行中的发热分析:
(1)电流通过导体,由于导体有电阻存在,导体中就会产生能量损耗,而造成发热。
(2)电磁感应型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其铁芯中产生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这些损耗的能量造成发热;
(3)电机运转的机械摩擦损耗发热;
(4)电气设备运行中的杂散损耗发热。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设备的发热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散热,使发热量与散热量平衡,从而可以控制温升,保持温度不超过电气设备或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如:裸导线和塑料绝缘线的持续工作温度最高不得超过70℃,橡皮绝缘线的持续工作温度最高一般不得超过65℃,变压器的上层油温不得超过85℃;电力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得超过65℃;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最高温度,对应于所采用的A级、E级或B级绝缘材料分别为95℃、105℃或110℃,定子铁芯分别为110℃、115℃或120℃等。这就是说,电气设备正常的发热是允许的。
但电气设备在不正常运行条件下,如:
(1)因相间短路、超过额定负载运行和单相接地短路造成的导体通过电流过大;
(2)因导体材质选择不当、导体截面积过小形成的回路电阻增大和接触不良形成的接触电阻过大;
(3)因电气设备散热设施工作不正常或运行环境不良;
(4)因电气设备运行方式不当或设备质量问题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而损坏烧毁等。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设备的发热与正常散热不平衡,从而热量集聚,造成温度上升,在一定条件下便可能引起设备本身或设备周围的易燃物燃烧,而形成火灾。
2.电热性的日用电器和照明灯具引燃源。电热器具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用电设备。常用的电热器具有电炉、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电褥子等。电炉电阻丝的工作温度高达800℃,使用不正当时,可引燃与之接触的或附近的可燃物。
电炉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或电炉丝烧断,截短后继续使用,也会因温度过高烧毁绝缘材料;电炉电源线容量不够,可导致发热等不正当的使用,均可能引燃成灾。
电烤箱内物品烘烤时间太长、温度过高可能引起火灾。使用红外线加热装置时,如误将红外光束照射到可燃物上,也可能引起燃烧。
电熨斗和电烙铁的工作温度高达500~600℃,能直接引燃可燃物,使用不当时,如:电褥子通电时间过长,将使电褥子温度过高,电褥子铺在床上,经常受压、揉搓、折迭,电热丝发生短路,致使电热元件受到损坏,电褥子折迭使用,破坏其散热条件,均可能因过热而可导致起火燃烧;。
灯泡和灯具工作温度较高,白炽灯泡表面温度随灯泡大小和生产厂家不同而差异很大,在一般散热条件下,40W白炽灯表面温度约为50~60℃,75W白炽灯表面温度约为140~200℃,100W白炽灯表面温度约为170~220℃,150W白炽灯表面温度约为150~230℃,200W白炽灯表面温度约为180~300℃。如将200W的灯泡紧贴纸张时,十几分钟即可将纸张点燃。高压水银荧光灯的表面温度与白炽灯相差不多,约为150~250℃。卤钨灯灯管表面温度较高,1000W卤钨灯灯管表面温度可达500~800℃。灯泡和灯具应用时安装不当,灯具与易燃物距离过近或破坏了散热条件均可能引起火灾。
灯座内接触不良,使接触电阻增大,温度上升过高,可引燃可燃物。日光灯镇流器运行时间过长或质量不好,将使发热增加,温度上升,如超过镇流器内的绝缘材料的引燃温度或安装不当亦可引燃成灾。
3.电火花和电弧引燃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的火花的汇集。一般电火花的温度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3000~6000℃,因此,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在生产和生活中,电火花是经常见到的。电火花大体包括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两类。工作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如直流电机电刷与整流子滑动接触处,交流电机电刷与滑环滑动接触处电刷后方的微小火花,开关或接触器开合时的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的火花等。
事故火花包括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如电路发生故障,保险丝熔断时产生的火花;
导线过松导致短路或接地时产生的火花;油断路器油面过低或操作机构失灵,不能有效地熄灭电弧,可能引起爆炸,爆炸后,电弧或高温的绝缘油喷出;导体连接松脱时也会产生火花等。
事故火花还包括由外来原因产生的火花。如雷电火花、静电火花、高频感应电火花等。在一定条件下,事故型火花或电弧都可能引起周围的易燃物燃烧,而酿成火灾。
来源:电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