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广州。在英国石油巨头BP集团举办的一次能源论坛上,正在台上演讲的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赵黛青突然话题一转:“现在我们谈一下能源互联网。”
话音刚落,台下的参会者顿时安静了下来。安信证券预计,能源互联网的市场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
在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推进互联网+行动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专家组组长曾鸣表示,对目前能源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是颠覆性的。
他表示,能源互联网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互联网+”概念的具体延伸,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能源领域工作的重点。他认为,在互联网概念引导下,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无疑要产生深刻的变革。现在,这一变革的序幕悄然拉开。
构建能源互联网不落后欧美
能源互联网被认为是能源和互联网的结合。美国经济学家里夫金所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则被认为是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最“正宗”的构想。该书自2012年6月在中国出版后就在业内广为流传。
里夫金认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将全球的电力网变为能源共享网络,使亿万人能够在家中、办公室、工厂生产可再生能源并与他人分享。
但里夫金的构想在技术上仍存在缺陷。西南电力设计院原副总工程师吴安平最近撰文提出质疑:“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界限、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的能源共享网络,也没有不受约束可以在任何范围内自由传输的能源(电力)。但如果仅在一个局部区域,采用先进的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智能化协同调度管理,实现里夫金的构想则是可能的。”
中国能源行业对能源互联网概念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我发现大家都没有弄清楚什么是能源互联网。”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说。
但这似乎并不重要。
在吴安平看来,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可表述为“在规划建设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低碳、绿色能源高效、分散、智能和民主化利用的输送与配置能量的网络”。因此,建设能源互联网就是建设符合这些要求的能源网络。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副所长的李俊峰向本报记者表示,能源互联网一定会成为现实。他对此极具信心,中国在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也不落后于欧美国家。
智能电网将成为基础平台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发展能源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应对能源危机。中国一次能源中石油55%是进口的,需要开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才能保障能源的安全供应。“它能够解决清洁能源利用的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李俊峰认为。
但有专家认为,智能电网或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支撑平台和资源配置中心,李俊峰则举例称,智能电网技术的进步,破解了太阳能和风能这种不稳定的能源输送。
吴安平认为,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也可以看作是宏观指导思想与具体技术模式的关系,能源互联网概念揭示能源和电网的发展方向,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具体的技术方案。
“也就是说,能源互联网的实现需要更加稳定、高效、安全的电网,以及实现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电网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智能化和分散化。”他表示。
能源消费者将获得自主权
本报记者对公开资料梳理发现,在过去的2个多月里,国家能源局至少已经组织了3次企业座谈会,对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构架与主要内容进行前期调研。“会议太多了。”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说,“国家对能源互联网非常重视。”
在被邀请的企业中,有中国五大发电企业,有中国两大电网垄断企业,有神华这样大型的能源企业,也还有阿里巴巴[微博]、联想这样在互联网领域的先锋企业。
“我们也在关注。”华润电力另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这是大势所趋。”对此,广州发展(600098.SH)一位内部人士也向本报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南方电网副总经理王久玲曾表示,过去,传统的电力行业在供求关系方面不能够完全反映市场规律,能源消费者不能够完全地像大众商品那样参与到商业行为当中来。“我认为,智能电网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尽量让电力这种商品与商业模式更加接近于大众商品模式。”
业界普遍认为,能源产业在互联网化进程中,必定涌现出很多的商业模式,其中有不少商业模式则是颠覆性的。
比如,在能源企业的生产模式方面,能源企业从提供单一的能源产品转变为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已在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支持下成为趋势,如协鑫电力正在利用能源站集成、智能化控制和云计算技术将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储能等清洁能源集成构建的能源微网模式。这种模式被认为是比传统能源系统在效率上更高。
同时,电网企业的服务模式也将因能源互联网的到来而发生巨变。国家电网[微博]和南方电网这两大电网垄断央企正在与互联网公司进行相关的合作,试图在这方面实现转型。
一个最新的例子是,7月15日,南方电网麾下的深圳供电局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携手打造“互联网+城市电网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提供移动缴费、能效管理、节能等一系列便利安全的智能供电服务。
“这就打破了传统能源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促使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得到了更多自主权。”南方电网一位内部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