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线缆世界网(CABLE123.CN)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钻探开挖等成电缆“杀手” 工程施工前请告知可避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1  来源:羊城晚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莞地下电力电缆的铺设里程越来越长,例如城区的电缆里程已经达到800公里、寮步镇的电缆里程达到510公里、松山湖更是实现100%全电缆。电缆里程的增加,遭外力破坏的风险也随之增大。最近几年,顶管、钻探、开挖等工程施工已经成为电缆的几大“杀手”,而“剥皮”盗窃更是成为伸向地下电缆的“黑手”。

东莞供电部门通过媒体提醒,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只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电话告知供电部门,供电人员就会立即赶赴现场,并详细告知施工单位地下电缆的走势。既减轻施工单位的风险也减少了对地下电缆的威胁”。

顶管施工威胁电缆 施工前请告知

顶管施工就是在不开挖路面的情况下,使用专业工具及仪器铺设地下管道,是一种市政施工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施工方法,却给地下电缆带来了巨大威胁。

城区供电分局配电部主任翟照辉每次得知有施工,都会习惯性地紧张,该分局供电范围虽然只有28平方公里,但却有157条10千伏线路,其中电缆总长度达到800公里,占总线路的98.5%。“配网线路多、范围广,面临的风险几率就大。” 据翟照辉介绍,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吊车碰线、撞断电杆,尤其是顶管施工破坏电缆。仅2013年城区10千伏设备就有四起因外力破坏造成的电力事故。

翟照辉记得去年“五一”晚上11时15分,他突然接到紧急报告称,220千伏立新变电站一10千伏线路因故停电。故障原因很快查清:市政顶管施工造成了电缆破损,导致变电站该线路零序过流保护动作跳闸。这在翟照辉的意料之中,之前很多次都是因为市政工程野蛮施工,导致线路跳闸停电。供电抢修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隔离故障点,并紧急抢修,到次日凌晨11分——停电事发56分钟后恢复送电。事后统计,该故障造成32个10千伏客户停电近一个小时。

“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失达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最重要的是影响了供电可靠性,事故带来的社会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翟照辉对记者说,对供电设施造成这种外力破坏一个重要原因是:工程施工通常只通过政府部门的审批而没有告知供电部门,施工单位施工前虽然会先做物探,但物探总会有误差,所以对埋在地下的电缆造成破坏总是防不胜防。“避免事故发生其实很简单,只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电话告知供电部门,供电人员会立即赶赴现场,并详细告知施工单位地下电缆的铺设情况。这样就能降低对电缆造成的伤害,也减少了施工单位赔偿和工期延误的风险”。

目前城区供电分局已将事前预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一方面对自身设备开展安全排查,全面梳理城区供电区域的各项施工,并对易受外力破坏的配电设施进行排查;另一方面对去年未完成的轻轨、内涝应急工程建立风险档案库,并落实相关负责人,将排查结果和整改措施定期上报,对巡视中新增的施工黑点,作滚动修编,将其重新纳入每周两次的特殊巡视计划。

开挖道路损坏电缆 水泥掩埋留隐患

“开挖道路施工时损坏了电缆表皮但不告知我们直接用水泥封起来,时间一久就容易引发事故了。”寮步供电分局副局长陈茂荣最害怕的就是遇到这种情况,不仅故障点难找,即使找到了施工难度也非常大,耗时耗力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该分局配电部主任钟柱军主要负责全镇10千伏线路网架运行管理工作。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3年1月20日,110千伏寮步变电站10千伏石龙坑线一开关连续出现两次跳闸。急修班立即进行故障排查,发现甲田村至南门新村一10千伏电源进线电缆发生短路接地故障。原因是前段时间道路修复工程施工,造成了该电源进线电缆一处损坏,故障共造成该片区三个台站没有电力供应。

为此,在相关部门协调下,城区供电分局、东城供电分局各调来1台移动应急发电车,为受影响的客户进行紧急供电。另一方面,寮步供电分局急修班和运行维护班的抢修工作也有序进行,并从松山湖供电分局调来电缆故障检测仪器协助查找故障点。

“虽然电缆抢修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查找故障点非常难,需要逐段排查。而由于电源电缆是直埋敷设于22厘米厚的水泥路下,加上地下管道布置复杂且不明确,给抢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钟柱军说,抢修人员当天经过连续7小时的奋战,完成了对40多米水泥路面开挖、更换40米高压电缆及中间头制作等抢修工作,才恢复了对客户的正常供电。

据其介绍,开挖道路施工方损坏的是电缆的表皮,当时并不会出现故障,施工单位就随便处理下或者不做处理就用水泥直接掩埋,但表皮损坏导致电缆绝缘性降低,时间久了损坏的电缆就会放电引发故障。“如果道路施工人员在损坏电缆后第一时间告知供电部门,就会大大降低风险。我们也呼吁市民在看到电力设施设备遭受损坏的时候第一时间致电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我们会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处理”。

“剥皮”十米卖二百多元 更换则要六万余元

2010年2219米、2011年1850米、2012年2210米、2013年6700米,4月9日,东莞松山湖供电分局提供的被“剥皮”电缆的数据触目惊心,四年累计被“剥皮”电缆长度达13000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七百余万元。

“被‘剥皮’200米我们可能要更换300米,所以四年来实际更换电缆的长度还要远远大于13000米。”作为松山湖供电分局安全监察部专责,黄文兴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专门负责遭外力破坏电缆的损失核算和理赔等工作。在黄文兴看来,“剥皮”盗窃是松山湖电缆遭外力破坏的一种主要形式,“剥皮”即盗走电缆中间的铜箔层。随着电缆总长度的增加,松山湖最近几年遭“剥皮”电缆的长度也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去年被“剥皮”盗窃的电缆长度更是达到了6700米。

9日下午,记者在松山湖的一条电缆沟内见到了遭“剥皮”的电缆,这条10千伏的电缆内含三根导线,三根导线彼此独立都有塑胶的绝缘层,在塑胶的绝缘层外还有一层铜箔,而窃贼正是看中了这层铜皮。“这层铜皮被盗走短时间内对电缆没什么影响,但时间一长则绝缘性降低事故发生几率随之增大,所以一旦发现遭‘剥皮’的电缆我们会尽快对其进行更换。”黄文兴对记者说,电缆中间的10米铜箔层大概也只能卖到200多元,但要更换10米的电缆则至少要6万余元。“我们一些同事甚至还开玩笑说不如在电缆沟内放上几百元钱让小偷直接拿走好了,小偷不用费力我们也不至于遭受那么大的损失”。

东莞松山湖实行的是100%全电缆,10千伏配电线路共有87条511公里。“所以电缆被‘剥皮’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也给我们的工作留下很大的隐患,最长的一次被‘剥皮’的电缆达到了2000多米。”黄文兴对记者说,今年1月份就发生了一起被“剥皮”的电缆带病运行最终导致变电站站内出线开关跳闸引起了五户客户停电。带病运行的电缆属于一客户的专线(属于客户的资产),松山湖供电分局的工作人员在去年巡线过程中发现了电缆被“剥皮”后立即就通知了客户,但因为更换电缆花费巨大客户迟迟不愿意更换,最终导致了跳闸并引起了停电。

盗窃铜箔层卖不了多少钱,但却有很大的触电风险,2011年松山湖就曾发生过一起因盗窃电缆小偷触电身亡的事故。近年来,松山湖供电分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加固电缆井口等,希望能斩断伸向电缆的“黑手”。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