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或超百亿美元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能源无休止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导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全球性难题。
据悉,因化石能源燃烧,年排放二氧化碳320亿吨、二氧化硫1.2亿吨、氮氧化物一亿吨,对空气、水土等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带来日益严峻的雾霾、酸雨和气候变化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超过4℃,带来冰川融化、海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灭绝等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刘振亚分析认为,化石能源困局的症结在于资源不可再生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高污染、高排放问题。与化石能源相比,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而且全球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说:“水能资源超过10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一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的能源需求。”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的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能源变革。”刘振亚说,“我从事能源电力工作40多年,长期致力于能源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特高压的成功实践和对世界能源发展规律的认识,我认为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是实现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化石能源困局的治本之策。”
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或超百亿美元
所谓“两个替代”,是指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以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形成清洁能源为主导的新格局;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直接消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如何实施“两个替代”?刘振亚给出的答案是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各国泛在智能电网为基础、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其本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泛在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刘振亚说,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将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送到各类用户,是实施“两个替代”、实现清洁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振亚认为,未来几十年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期,总体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智能电网建设;到2030年,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加快“一极(北极)一道(赤道)”能源基地开发,实现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届时,清洁能源比重将达到80%,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全球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能够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