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行业在争议中前行,该行业即将迎来“十三五”规划的指引。
据悉,目前国家能源局已对煤炭深加工行业的“十三五”规划形成一些初步设想,提出六项发展原则、五类模式升级示范和下一步的七项重点工作。
近年来,煤化工行业面临日趋严峻的考验,环境制约首当其冲——地区的环境承载量和污染防治达标已成为横亘在煤化工面前一个几难逾越的坎。去年的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曝光曾给行业带来一场巨震,今年也有不少煤化工项目卡在环评关上。由于环境约束,目前经国家批准已启动前期工作的12个煤制燃料项目很难在“十三五”期间全部实施。为此,“增加清洁燃料供应,发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在污染防治上的积极作用”被纳入了下一步实施的行业七项重点工作之一。
同时,煤化工行业也面临创新升级的迫切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化工快速发展,跑在了世界前列。“十三五”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重要时期,要实现“跟跑型”战略向“领跑型”战略转变,必须走出一条转型突破的新路子。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就此指出,“十三五”的“示范”强调的是“升级示范”,这种升级的重点是技术升级,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先进煤气化技术、先进合成技术、关键核心装备技术、终端产品差异化技术和成本优势。
李冶也透露,国家能源局已初步提出“十三五”期间的五类模式升级示范,分别是煤制超清洁油品、低阶煤的分级分质利用、煤制天然气、煤炭与石油的综合利用与煤制重要化学品。
此外,经过“十二五”的大力度投资,煤化工行业已开始出现同质化严重现象,产能过剩的苗头需要及时遏止。以煤制烯烃为例,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或规划的煤制烯烃项目有53个,产能合计约3300万吨,如果项目全部建成,煤制烯烃产量将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李寿生指出,大多数聚乙烯、聚丙烯都集中在少数几个通用料的品牌上,高端品牌、专用品牌数量很少,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带来过剩风险。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但随着未来“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正式出台,行业发展路径将日益明朗。一系列产业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也将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煤炭深加工支持政策,比如对首台(套)设备的支持鼓励政策。同时,充分考虑煤制油和炼油过程差异,研究适用于煤制油的增值税率。此外,将考量煤制油品与石油基品在稀缺性和清洁度方面的差异,制定适用于煤制油的消费税。
相关行业规范、标准也将确立,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煤化工制度体系。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表示,要加快制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行业规范条件,引导煤化工企业依靠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