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西湖的姊妹湖湘湖成为休闲旅游胜地,敷设电缆已经用上最先进的电缆输送机,还成为浙江省首个智能化全隧道220千伏电缆工程,1.2千米长的电缆路径采用全隧道下穿湘湖水域。
“如果把杭州看作一个生命体,庞大的地下电缆就是她的经脉。”作为最早的一批电缆技术人员,杭州供电公司电缆工程公司的郭伟这样形容杭州的电缆工程。
30年过去,杭州地下电缆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杭州电网主网运行电缆线路共计4069条,线路长14331.7千米,运行电缆保有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而这辉煌成绩的铸就,正是因为有成千上万个郭伟在背后默默付出努力。
电工初体验
1993年12月,在很多人看来,25岁的郭伟很有壮士断腕的精神——放弃当时高薪的服务行业技师工作,转而投身在社会上不怎么占有优势的电力行业。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而郭伟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日益蓬勃发展的城市必须有电力来作支撑。“这个行业大有可为,那么我可以做点什么”。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向杭州市电力局投递了简历。至今,他仍清楚记得当时负责招聘的人资部领导提醒他的话:“你可想好了,我们这个工作收入不高,还带危险性,进来了是要全神贯注的。”
“全神贯注”这四个字,成了后来郭伟20多年职业生涯的精神指南。
迈进杭州市电力局大门,郭伟被分配到了电缆工程公司的运行抢修班。时隔二十年,人生第一次去抢修电缆的情景却还历历在目,那时杭州艮山发电厂突然停电,接到命令,郭伟跟着师傅一道出发。
在现场,试验班的同事将终端的螺丝拧开。放射的脉冲信号让他们最终确认了电缆本体上的接头故障。
郭伟按着师傅的指示,打开了电缆盖板,里头的水抽出后,他们发现了电缆接头上的那个洞。没有犹豫更多的时间,他们用木材点燃了焦炉,将绝缘胶做起了融化处理,并将130度冷却到90度的绝缘胶放入铅护套。做完这些,再做电缆预处理,当郭伟用绝缘带把电缆体缠绕好,密封处理完这一切时,大冬天里,细密的汗水布满了他的额头。
郭伟说,以前的电缆抢修比现在的更累更脏,灌绝缘胶很脏,有时候手磕磕绊绊还会割伤,但他丝毫没有怨言自己入了电力这行。
1995年的一个晚上,班长紧急打电话给刚到家的郭伟,万向集团停电,他们马上要动身前往。郭伟立即奔赴单位,跟随其他3名同事一起出发事故地。
试验班告诉他们的结果是:由于运行时间长,油浸纸绝缘电缆烧毁了。
郭伟爬上了水泥杆,和同事一起将单回路的电缆换掉。从晚上八点到第二天凌晨五点,他干了整个通宵。像这样通宵的事故抢修,在抢修班的十年间不胜枚举。认真、肯干、负责,很快将郭伟从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迅速锻炼成为杭州电缆界首屈一指的专家。
与城市电缆同成长
2003年,工作十年的郭伟已经“玩转”了电力电缆线路的敷设、安装、检修和事故抢修。并从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到220千伏,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浙江最早一批电压等级最高的电缆专业高级技师。
杭州电缆公司的领导看中他手中的技能,更想将他的技能传承给更多的人,分裂出更多的“郭伟”来壮大杭州电缆的人才力量。2003年,一向来刻苦钻研电缆专业技能的他,当上了电缆四班的班长,开始了他的管理学之路。
2004年,浙江省第一条220千伏电缆线路工程——钱江新城220千伏架空线改电缆工程动工在即。已熟练掌握10千伏至220千伏各种型号电缆施工工艺和电缆线路检修标准的郭伟,被公司推荐前往法国参加法国雪力克公司220千伏电缆终端和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工艺培训。
3月,受到重托的郭伟6人搭乘上了前往法国的航班。培训课程满满当当,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除去午间1小时吃饭休息,他们像海绵一样在不停地吸取知识。59岁的法国老师很严苛,为了让他们抓紧上课的每一分钟,去洗手间的钥匙是保管在他手里的,并且还掐着表计算他们离开的时间。
“法国人做事很细致,检验我们的绕线都要拿镜子来看。”郭伟说,绕包带材就这一项作业,就把他们累得够呛,有的学员绕一天带子下来,吃饭的时候连筷子都拿不动了。
郭伟他们学得是否认真,很快在钱江新城220千伏架空线改电缆工程的施工中得到了检验。电缆外屏的处理工艺、绕包带材工艺和电缆密封防水工艺滴水不漏,连法国雪力克公司来的两位培训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2006年8月,整个杭州城笼罩在高温之下。杭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开工亟需通电,只有十天时间来做电缆附件的安装工作。
郭伟临危受命,带着班组成员前往萧山220千伏电气化铁路电缆工程施工地。他们遇到了一个棘手难题,这是一个采用两相供电的新型电缆工程。韩国LG制造的电缆附件,工艺十分复杂,时间又紧的情况下,郭伟急着直上火。
屋漏偏逢连夜雨,电缆施工最怕遇到雨季。施工期间,老天总是赏赐他们连绵不绝的雨水。按公司规定,湿度达到70%以上就不能施工,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郭伟便找人拿来了除湿机,一个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三个,日夜兼程,终于在电气化铁路开通前,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
2007年,北京奥运的电缆工程最是辛苦。杭州电缆派出40余名得力干将支援北京,郭伟他们班出了12名。12月的北京,已显露出初冬的严寒劲,住在中关村的他们,每天五点天还蒙蒙黑就整队出发了,前往一个多小时车程之外的施工地崔村变电所。
“经常是晚上十点多这边刚收工,还没回酒店呢,就接到另一边说电缆敷设完成了,让过去安装附件。”郭伟徒弟毛炜说。
知春里变电所直接供电鸟巢,零下五度的环境,风很大,煤气枪喷不出火焰。郭伟就脱下大衣,让大家把风遮住,再做密封处理。
北京的工程忙活了一个月,每天睡四个小时,这其实并不是最累人的。让郭伟感到压力的是,这是项奥运工程。尽管他对经手的每一个工程都达到了高标准,但还是会时不时提醒班员每一步要到位。
元旦前夕,回到了家。看着瘦脱形的郭伟,妻子任希打趣他:好容易补回的人形,走了一遭北京又叫变回去了。郭伟挠着头,憨憨地笑,他知道重症监护做护士长的妻子每天工作也十分忙碌,身为七尺男儿无暇分担她的忧愁,反而叫让她替他担心,内心充满歉疚。
求知的心不停歇
近年来,杭州电缆这支浙江省内最强,国内领先的专业化团队,对900多条大街小巷实施电缆化改造,消灭了主城区“蜘蛛网”,使城市配网电缆化率达到83%,为杭州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添写了功不可没的一笔。
在电缆安装的实践磨练中,郭伟和他的团队各项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郭伟还是感到理论知识的匮乏和欠缺给工作带来的阻力。
一颗求知的心,从不肯停歇。他报名参加了市里、省里的各种电缆培训班,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新的知识,给自己开启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长期敷设10千伏、35千伏电缆,郭伟发现,电缆厂在生产这些电缆的时候都不安装牵引头,有些则连电缆头都没有封好,这成了施工时封帽经常被拖破,最后导致电缆头进水的问题。郭伟便带领班组QC小组进行了该课题研究,通过对铜接管的改造,使接地系统具有更好的防水性,从而达到电缆更加可靠安全运行。QC成果经过实际施工现场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并获得了杭州供电公司2007年度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善于捕捉细节,又善于总结的人,进步总是飞快。郭伟通过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并通过QC质量管理小组解决关键性操作技术和生产难题。一次110千伏施工中,郭伟发现接地箱的设计存在一些缺陷,密封不佳,安装不便,容易损伤绝缘。经他改进的接地箱,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用灵活,同事们纷纷称赞。
自身好学技术,郭伟还十分注重对班组员工的培养。近年来,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班组多名业务技术骨干脱颖而出,10名班员中,已经2名成为电缆高级技师、1名为电缆技师。他带领班组参加杭州供电公司第四届“职业技能年”110千伏及以上铅护套电缆搪铅技术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优胜奖,班组成员乐剑巍获得了个人第一的好成绩。他所带的班组,则多次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达标班组、浙江省电力行业优秀班组、杭州供电公司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自从进入电力行业,郭伟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承担最艰苦和最困难的工作。正是由于他积极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技术和有目共睹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迎峰度夏、有序用电、优质服务”先进个人。
“火车动车组为什么比普通列车时速快?那是因为它的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郭伟喜欢用这个比喻。他说,只有发挥班组成员里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家齐心协力,班组才能又快又好发展。
他的徒弟沈俊,至今记得一次电缆事故抢修现场,郭伟的那种“拼命三郎”劲头。那次抢修他们干了三天三夜,班里很多人都撑不住了最后轮换休息,只有郭伟时刻坚守在岗位上。
“我们都很服他。”沈俊说。不怕苦,不怕累,郭伟的亲力亲为和全神贯注感染了班组里的每一个成员,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都学会了无私奉献,不管什么工作,都抢着来做,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也都互相帮助。
连电缆公司书记穆国良都感到了这支队伍不同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以前有急、难、险、重的突击任务,少不了吃得起苦、受得了累,啃得下骨头的郭伟身影,现在我看到的是更多郭伟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