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微电网的建设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根据《规划》部署,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较高或具备多能互补条件的地区,将建设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探索建设100%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微能源网。在电网未覆盖及供电能力不足的偏远地区、海岛、边防哨所等,将建设智能离网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改善地区能源结构。
另外,新能源微电网将成为独立售电主体,以探索微电网内部分布式光伏直供及微电网与本地新能源发电项目电力直接交易的模式。同时,支持微电网就近向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直接购电,探索实现100%新能源电力消费微电网。
规模化发展,多元化利用助力太阳能热产业发展增速
此次《规划》的印发,明确提出要建设150万千瓦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200座以上的大型区域供热站、2000万平方米的工农业生产太阳能供热,为太阳能热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今年9月,伴随每千瓦时1.15元(含税)电价的正式公布,曾被忽视已久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走入行业视线,其商业化进程正式拉开帷幕。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技术引领、产业协同”的发展思路,“十三五”前半期,太阳能热行业将总结积累建设运行经验,培育和增强系统集成能力,并尽力完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服务体系,以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保障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根据资源条件,太阳能热供热也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多元化的太阳能热利用方式成为发展重点。
首先,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小城镇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为依托,太阳能热水的规模化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动,资源适宜地区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在农村和小城镇,支持居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并在农村推行太阳能公共浴室工程,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应用规模。在大中城市的公共建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项目,强制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力度加强。在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建筑上,推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的统筹规划、设计和应用。
其次,至2020年,我国集热面积总量将达到400万平方米以上,农村建筑太阳能热水、采暖示范项目将超过300万户。根据资源总量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在东北、华北等集中供暖地区,积极推进太阳能与常规能源融合,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筑供暖;在集中供热未覆盖地区,结合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锅炉等小型可再生能源供热;在需要冷热双供的华东、华中地区,以及传统集中供暖未覆盖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重点采用太阳能、地热能供暖制冷技术。
鼓励在条件适宜的中小城镇、民用及公共建筑上推广太阳能区域性供暖系统,建设太阳能热水、采暖和制冷的三联供系统。
不仅如此,太阳能供热高效、清洁、低碳的优势,也使其得到了工农业领域的青睐。《规划》要求,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新能源利用产业园区、绿色能源示范县(区),在印染、陶瓷、食品加工、农业大棚、养殖场等用热需求大且与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供热匹配的行业,充分利用太阳能供热作为常规能源系统的集成,提供工业生产用热,推动工业供热的梯级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