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线缆世界网(CABLE123.CN)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风电“东南飞”,“低风速”也能转出高效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30  来源:中电新闻网  作者:张栋钧

在张文忠看来,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资源评估要做到精细化。在选址和机位布置上必须达到更精准的程度,测风塔可能需要立得多一点、测风时间长一点,再加上激光雷达测风,适应性更好的风资源评估软件,业内在做评估分析的时候,要做得更专业一些,进而对资源掌握得更加精准。另外,目前增加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已经没多少空间,未来可以综合考虑更高的塔架。

此观点与会场其他专家不谋而合。有与会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风电行业亟待一场技术变革,在风电量提升越来越向精细化发展的背景下,增加风机塔筒高度,被认为是低风速区提升发电量的一种直接且有效的手段。

据了解,目前我国高塔筒技术路线主要有全钢柔性塔筒和砼钢混合塔筒两种,全钢柔性塔筒以造价低廉、结构传统、供应链成熟、运输便利、吊装高效而著称,其优异的性能得益于智能风机高超的智能控制技术,而砼钢混合塔筒设计相对简单,对控制策略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其复杂的施工工艺和价格不菲的预制件成本压力会延缓这一技术路线的成熟期。

与会专家向记者表示,近年风电行业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即大容量、长叶片和高塔筒。可以说,以上两种技术路线各有利弊。随着低风速区域进一步被开发,相关配套技术越发成熟,上述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届时将使得低风速区域开发更加“有利可图”。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采用远景120米高度全钢柔性塔筒风电场项目分别在江苏滨海和江苏东台实现批量并网运行,紧接着丹麦企业维斯塔斯也发布消息称,获得来自天顺风能位于山东菏泽李村镇风电场的风机订单。公司将负责供货和安装指导,凭借137米的轮毂高度,此项目完成后有望成为中国风电行业最高塔筒项目。

信息化运维助力低风速风场开发』

随着产业格局的进一步调整,目前国内已有一批优秀的整机制造商、开发商就低风速和超低速大功率机组传动链类型、低风速复杂山地风场解决方案以及风机运维等多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北方限电情况下低风速风场成为主流,目前中广核每年开发的风电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在低风速区域。”中广核运维事业部副总经理周志刚表示,面对开发老区“三北”地区的限电、外送通道不畅以及核准计划制约等多个问题,中广核早在2011年开始就将开发主战场逐步南移,由高风速地区转向低风速地区,实现了覆盖全国各个省区的开发新格局,通过资源整合和业务再分配,实现了南方市场的管理和覆盖。

周志刚会上介绍,中广核目前形成了独特的信息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运维管理模式。依托信息化平台和专业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地保障低风速风场安全、高效地运行,在开发、建设、运维各环节紧密配合下,目前公司低风速风场运行平稳,各项指标均好于预期。

公司的集控管理系统,目前已经接入近93个风场、6328台风机。据介绍,该系统具备现场SCADA所有功能,实现风电机组、升压站、光伏、水电、EMS、风功率预测以及测风塔等全面监控,很好地降低了运行成本。

不仅如此,公司推出的EBA指标系统能够及时调整风机的控制策略,目前已经在超过6000台风机上进行成熟应用,对风机的运行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上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另据周志刚会上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加快部署集中功率预测平台,在提供各种预测数据的同时,能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预测成功率处在行业领先水平,超短期准确率达到90%,短期准确率达到85%,不但降低了造价,而且对于准确率,也有较好地提升。

除中广核外,会上东润环能事业部总经理刘冰介绍,公司也推出了物联网捕捉风资源技术服务低风速区域高层测风方案即:声波雷达—北斗卫星通讯—云计算技术服务方案,能够大大提升测风的精准度。

通过在东润私有云计算提供的测风数据在线管理系统,可以完全实现对风资源数据的运维管控能力,减少运维压力,保证整个测风数据自动化IT的能力,能有效解决低风速区域高层测风、低风速区域精准测风、南部区域冰冻天气倒塔,低风速区域风资源评估加密测风,更好地协调企业发展风电。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