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联合国环境署公布了一份名为《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的报告,该报告由联合国环境署、法兰克福学院和彭博新能源金融公司联合发布。报告称,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废物能源、地热能、小型水电和海洋能源使2016年全球电力产能增加了138千兆瓦,比上一年增长了8%,增加的发电量相当于世界上现有16个最大发电设施的总和。这份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清洁技术的成本持续下滑,尽管这一领域的投资在2016年比上年下降了23%,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当年创下了历史新高。由此,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全世界多国都在投资新能源,而中国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可以说傲视群雄。美国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称,2015年,中国的新能源投资达1029亿美元,占全球投资总量的1/3。2016年,中国面向海外的新能源投资同比增长60%,达320亿美元。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是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又被赋予了节能减排、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新使命。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十三五”期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新增投资将达到2.5万亿元,比“十二五”增长近39%。而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蓝天保卫作战”写入其中,如此可以想见,在“十三五”时期及以后,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会被提到更高的高度,在我国能源系统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显然,今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有许多短板存在,例如高投入低产出,国内市场不成熟,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等。
首先,高投入低产出问题严峻。新能源毕竟是能源领域的新事物,发展初期必然在技术、规模等方面存在劣势。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技术相对复杂,整体规模偏小,所以单位投资成本并不具备可比性。假设燃煤发电成本为1,核能发电成本略高于煤电,生物质发电成本则为1.5,风力发电成本为1.7,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甚至是燃煤发电成本的10倍以上。虽然我国风电、太阳能在建装机量全球领先,但在风电领域,我国风电机组的平均利用率仅为20%,明显低于25%~30%的国际平均水平。
其次,国内市场不成熟。虽然近年来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但我国新能源市场依然集中在海外,国内市场成熟度较低,也就无法对拉动新能源发展形成反作用力。据报道,2012年中国光伏产能在全球中的占比高达80%,而国内光伏市场在全球的占比不足1%,供需失衡局面可见一斑。
再次,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基础研究薄弱,创新能力相对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高端需求。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在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越发突出。不掌握核心技术,将受制于人,从而限制未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层次的提升。
此外,据了解,我国新能源产业还面临产业体系不健全,产能过剩与不足并存,配套设施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全面等问题。
要想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完成“让中国新能源产业领跑世界”的更宏远的目标,那么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现有问题。
其一,必须降低新能源生产成本。目前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政府政策扶持。新能源的推广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终究还是要靠市场来解决。近年来政府提出在传统垄断行业实施混合所有制经营,便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有利途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才能合理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其二,必须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竞争力。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但国内新能源研究机构及人员并不少,但分布相对分散,需要整合国内新能源研究领域的资源,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政府应该为技术研发提供财力和物力支持。
其三,国内政策体系应尽快完善,对项目审批、价格机制、资金安排等协调机制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要建立竞争机制、补偿机制、目标机制等运行机制,以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为我国新能源的持续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的未来潜力无限。新能源是中国非化石能源的主力,也是中国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依托。诚然,近几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国要想真正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领跑者,就不能只关注产业规模大小,而须着力解决一些掣肘产业做强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