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线缆世界网(CABLE123.CN)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风电的春天来了 传统化石能源请做好壮士断腕的准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0


春天会不会再来

按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6吨标煤,约为美国当前水平的35%,德国的63%,日本的68%;人均用电量约为5200千瓦时,约为当前美国的40%,日本的67%,德国的73%;人均生活用电量为670千瓦时,约为当前美国的16%,日本的30%,德国的41%。因此,许多人认为我国能源消费和用电量增长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能源需求的放缓是暂时性的,按周期律,低潮过后,仍会迎来阳春,比如对于煤电,只是适度超前,在不久的将来依然会派上用场。

其实,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均GDP7000-8000美元之时,能源和电力的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这是工业化后期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后的普遍现象。目前,我国人均GDP已接近8000美元,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符合发达国家发展历程,预计我国能源需求将在一段时期内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因此,今天的传统化石能源过剩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所以冬天来了,笔者认为春天并不会很快就来,如是要苦等春天来临,还不如主动寻找出路。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用能方式正在发生悄然变化,新增用能更多依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来满足,在能源品种选择上,人们也已经从过去需要能源转向需要优质环保能源,天然气、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正成为新城镇、新农村的主要新增用能。

这很有可能会对传统化石能源行业造成内伤,形成永久性影响,待到春天来时,不再是传统化石能源一枝独秀,而是各种类型能源百花齐放。所以,煤炭消费峰值可能已在2013年出现,留给我们的是个背影,9亿吨炼油产能可能是一个我们无法充分利用的产能,如果没有控制,2020年煤电装机达到12.4亿千瓦,将面临一段时期内的过剩。

我们还要做什么

除了“壮士断腕”,“猛药去沉疴”式的救赎外,对传统化石能源行业我们还要做点什么?笔者认为,要完成传统化石能源行业自我救赎,我们还要转变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同时谋求转型发展。

转变思想认识。《规划》出台之前,中央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以及能源企业进行了前期衔接,从衔接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对能源新常态认识不深刻,仍按照历史走势简单惯性外推能源需求,能源发展预期普遍偏乐观。

从各地能源规划目标来看,能源发展“大干快上”思路仍在延续,各地重发展规模轻风险分析,规划重点仍放在扩大产能上。

从发展节奏上来看,各地对项目建设没有清晰节奏,普遍希望早上项目、早投产。如果按各地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石油炼化能力将超过10亿吨,煤电装机总和将达到14亿千瓦。“你见,或者不见我,新常态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我,消费需求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思想是行动的灯塔,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为化解和防范“十三五”传统化石能源产能过剩矛盾,需要全行业充分意识到依靠数量、速度和粗放型的能源发展模式已经结束,能源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已经来临。

增强大局意识。我国能源资源和经济发展逆向分布的特点,决定能源大规模输送是国家必须的战略选择。然而,在新常态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跨省区资源配置也出现了新矛盾,那就是能源消费增速放缓后,中东部地区对西部和北部的能源“不爱接”了。

据预测,2020年前华北京津冀鲁、华东江浙沪、华中两湖一江等地电力市场已经饱和,装机利用小时数在持续走低。但是,西北部地区的能源资源大省发展思路同质化问题突出,普遍计划继续扩大化石能源外送规模,预期的目标市场基本重合在华北和华东等主要消费区域。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时候,西部和北部输入的能源在价格上又没有比较优势之时,东部地区对接纳西部和北部输入的能源表示爱莫能助。

因此,在目前这种“东部不爱接,西部还要送”的境况里,送受两端都要增强大局意识,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另一方面从大局出发,服从国家在更大范围内实施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安排。

谋求转型发展。传统化石能源行业风风火火高速发展了10余年,确实到了驻足调整气息的时候。新常态下,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这既是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传统化石能源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为了应对当前的“寒冬”,传统化石能源企业可考虑开展多元化经营,把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比如煤炭企业,可考虑以煤炭产业为依托,鼓励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将产业链延伸到中游或下游区域,增强抗风险能力。炼油行业推进先进产能建设,加快产业改造升级,延长炼油加工产业链,增加供应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还可通过整合、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淘汰和收购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产业智能制造和清洁高效水平。

 

煤电在继续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同时,可积极响应灵活性改造。随着非化石能源比例提升,煤电机组将承担保底和调峰双重任务。政府正陆续出台相关调峰激励补偿机制,研究推动调峰服务的市场化交易、建立峰谷分时电价等措施。对煤电而言,应对挑战、主动做好技术和经验储备,有利于更好的适应未来电力市场的变化。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