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在海上风电开发的过程中,着力保护海洋环境,在树立起一座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同时,在海底塑造出“水草丰美”的“海洋牧场”,不仅生产清洁电能,而且为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和海洋养殖业创造出优质环境。
“鱼”与风电可以得兼
许多人认为,海上风电和海洋生态渔业像“鱼”和“熊掌”一样不能“兼得”,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和对海洋生态认识提高,“鱼”与风电得而兼之已经成为现实。
关于海上风场建设与海洋渔业发展的关系,三峡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毕亚雄曾作系统论述:
海上风电基础构筑,可以为网箱等养殖设施提供强有力的固泊支撑;海上风电基础及其周边人工鱼礁群构建,可实现海床平坦与泥沙底风电场海域的生态修复与增值;与海上风电设备运维相结合,可解决深远海养殖的共享管理并提高综合管理效率;远离大陆岸线的风电场建设,可以为健康养殖以及优质鱼类产出奠定良好水域环境基础条件。
三峡集团结合复合筒型基础开展海上风电和海洋渔业联合研究,在可预见的未来海上风电与海上生态渔业可以进行更好的和谐共存,同时两者未来的融合可能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三峡集团福建能投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王强举例说道:“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国家将废旧坦克抛入海洋,形成人工岛礁,使之成为海洋生物栖息地。海上风场建设起到的也是这样的效果。”
国际国内大量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建成后的海上风电场也会成为优质的水生生物栖息场所。大量的贝类等生物会附着在风机桩基上,并吸引大量鱼类在这里生息繁衍,使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得以增长。
风场建设坚持“绿色”理念
海上风电场在建设中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作为海上风电开发的引领者,三峡集团在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理念,呵护海洋环境。
王强告诉记者,欧洲开发海上风电已经有三十余年,现在全球超过八成的海上风电装机在德国、丹麦、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我们担心的很多环境问题,其实在风电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和解决。
三峡集团所属的海上风场在正式施工之前,都由海洋专家、环保专家、渔业专家进行了相关的论证。具体到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如果环评报告没有获得通过,那么项目建设就无从谈起。
另外,在正式施工开始前,还有专门针对施工期的环评报告,进一步论证工程施工可能对贝类等海洋底栖生物和该区域鱼类的影响。所有的工程只有在确保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才能实施。
8月23日,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与兴化湾湾擦肩而过。警报刚刚解除,福船三峡号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就忙碌起来。这个仅甲板面积就超过2500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宛如一座钢铁岛屿稳稳立于湛蓝的海面上。
正在福船三峡号上忙碌的工程技术人员刘毅自信地告诉记者:“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对海洋的影响完全可控。”
在福船三峡号上,固体垃圾不能焚烧,不能丢进海里,必须分类后带回岸上统一处理。同时,他们不断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养护,防止船舶机械滴漏的油类对海洋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对海洋的爱护。
风机桩基钻孔会不会影响海底的环境呢?刘毅解释道:“桩基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本身就是海底物质的一部分,就像我们踩过河底会带起一些泥沙,走过之后河底又归于平静;桩基钻孔完成后,海底环境也会很快恢复如初。”
三峡集团在江苏响水建设第一座海上风电场时,委托海洋局开展了海洋环境监测。曾参与响水风场建设的三峡集团海峡发电公司副总经理项建强告诉记者,在两年多的建设期,专业技术团队对浮游生物、贝类、海水水质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全程严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海上风电建设施工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福建兴化湾海风猎猎。福船三峡号几百米外,当地渔民正在娴熟的驾驶小渔船,穿梭于鲍鱼等海产品养殖场。风电场施工作业船驶来,渔民们热情的向施工人员挥手致意。一座座风电机组,带来的不仅仅是美丽的新景观和清洁的电能,对他们而言,还有对海洋养殖发展的新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