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线缆世界网(CABLE123.CN)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14亿打造火电“花园” 值不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1  来源:浙江日报
核心提示:在晴空万里的初冬,走进三门县浦坝港镇牛山涂一角,只见山海相连之处矗立起一座巍峨壮丽的现代建筑,标志性的两座巨大的海水冷却塔直插云霄,高高耸立的烟囱几乎不见一丝尘霾,整洁美观的花园式厂区郁郁葱葱。——这就是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

在晴空万里的初冬,走进三门县浦坝港镇牛山涂一角,只见山海相连之处矗立起一座巍峨壮丽的现代建筑,标志性的两座巨大的海水冷却塔直插云霄,高高耸立的烟囱几乎不见一丝尘霾,整洁美观的花园式厂区郁郁葱葱。——这就是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

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厂区 姚佳良 摄

11月中旬,一道令人振奋的消息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上大压小”新建工程获得2017年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优秀的性能指标,精湛的工艺水准,与自然的无缝融合,和“海陆空”全方位的超低排放,让台州第二发电项目在全国众多激烈角逐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浙江全省唯一获得金奖的项目。

“我们电厂坐落在美丽的三门湾,青山绿水,环境优越,赋予了我们保护自然环境、实施超低排放的天然使命。为了不辜负三门湾这片美丽的山水,我们在工程设计阶段就提出了煤电超低排放技术,把环保做到了极致。”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慎学表示。

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投资14亿元首创实施国内百万机组燃煤电厂“海、陆、空”全方位超低排放,采用当前环保减排领域的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使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国际最严环保标准。 

超前的理念:投入14亿,实现与环境的自然融合

火电厂,在人们旧有的印象就是黑乎乎的厂区、冒着黑烟的烟囱,而在三面环山、被苍翠葱茏环抱的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这样的印象被全面改观。 

走进花园式的电厂厂区,宽阔的道路纤尘不染,绿色的植被高低错落,巨大的冷却水塔在青山绿地、蓝天碧海中勾勒出柔和的弧线。带领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指着高耸的烟囱说:“电厂现在是在正常运行发电的,但你看那个大烟囱,肉眼是几乎看不到烟气的。”

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从建设之初,就确定了“打造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建设全国最环保示范电厂”的目标。

在建设过程中,秉承“追求卓越,筑就经典”理念,弘扬自主创新和工匠精神,开展了大量科技创新和设计优化,工程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达65项。同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坚持绿色发展,发展清洁能源,工程采用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超低排放技术,高效脱除烟气中的有害物质。

“我们在国内首次采用低低温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搪瓷管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等设备组合系统,协同脱除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有效降低三氧化硫和PM2.5,并延长设备寿命、消除烟囱白雾。”该公司维护部副主任金士政介绍。在脱二氧化硫的基础上,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提高自我要求、拉高标杆,率先提出脱汞和PM2.5,在国内首次“三同时”建设烟气降汞系统,气汞排放浓度仅为国家标准的百分之三,远优于欧美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池 郑晨 摄

金士政告诉我们,当时对装不装搪瓷管热媒水管式烟气换热器,从经济和环保角度也是有争论的,最终集团领导拍板,同意以每年牺牲1200万元经济效益的代价使用了先进的环保设备。据了解,整座电厂概算动态投资83.71亿元,而其中单单用于环保的建设投资就达14亿元,占总投资的近18%

“只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才能更好发挥项目综合效益。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打造环保示范电厂,是我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周慎学表示,正是因为对工程质量的精益求精和不惜一切代价把环保做到极致的理念,才让台州二电实至名归,最终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崇高荣誉。

今天,碧波荡漾、鱼跃浪花的牛山涂一角,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如最初的设想那样,实现了工程与环境自然融合、科技与美学高度统一、性能与成本最佳匹配,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典范,为推动高效清洁煤电产业升级和打造清洁能源示范省作出了巨大贡献。

极致的减排:“海、陆、空”全面超低排放 

站在疏港大道上远望,两座高达172米、底部直径达138米的海水冷却塔静静矗立,黑、红、蓝的浙能标志色尤为醒目。它们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双子塔,是三门湾上的一道景观。白天,双子塔升腾的水雾,与海天融为一体;夜晚,塔上闪烁的航标灯光,成了三门湾最壮观的灯光秀。

这两座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水加肋冷却塔,由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投资3亿多元建成,目的是为了海水的循环冷却。通常,沿海电厂的冷却水带着余温直排入海,会导致周边海域水温抬升。虽然水温上升幅度不到1℃,但是对周围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却有不小的影响。

为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建设这两座超大型冷却塔,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每小时减排温水20万吨,相当于80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是国内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典范。除此以外,还对厂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全部进行循环利用,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门湾是浙江重要的养殖海域,电厂依托着美丽的三门湾,必须做到与青山绿水的和谐相处。”周慎学强调。

 

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超低排放装置 朱将云 摄

由于厂区在滩涂上填成,为避免水泥管沉降断裂,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的雨水收集管采用了造价更高的双壁波纹管UPVC,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还设置了三个2000吨、一个1000吨的工业废水收集池,对脱硫废水、含煤及含油废水设置独立处理装置,有效进行分类收集。回收处理后可用于设备冷却、绿化浇水、道路洒水、煤场喷淋……

“机组发电产生的灰、渣和脱硫石膏全部回收利用,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该公司党群工作部相关领导介绍,因为实现对空、对海、对地全方位超低排放,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被评为环保信用最高等级“绿色”企业。他有次因工作需要,将摄像镜头放到烟囱内部的窥视孔进行拍摄。“从拍摄的镜头上看,烟囱内部几乎看不到烟尘。”

在对“空”方面实现超低排放后,电厂每年可以减排烟尘924吨、二氧化硫3200吨、氮氧化物2144吨、气态汞近1;在对“海”方面,通过冷却水塔,每小时减排温水20万吨;在对“陆”方面,实现了固体废弃物和污废水的全部综合利用……

参照现行欧盟标准测算,如超低排放技术在全球推广应用,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硫减排530万吨、氮氧化物减排480万吨、烟尘80万吨,将对雾霾治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环保的担当:创新管理机制,发展绿色能源

办公区域环境干净整洁,地面墙面不染微尘,各种办公用品被分门别类收纳整齐,大大小小不同型号的工具按用途归置在工具间,一排排工具架排列有序……走进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燃料部机务一班,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与煤打交道、奋战在一线的班组。

“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推行的7S管理。”带领我们参观的该公司党群工作部相关领导介绍,7S管理来自于日本5S管理的延伸,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这也是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结合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进行的管理机制创新。

通过规范性的现场7S管理,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消除了生产现场不利因素,从而达到保障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目的。同时,基于打造全国一流综合性示范电厂的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体系标准,培育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推动台二发电公司向着高效、准确、安全、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

“从开始施工到两台机组投产发电,至今我们已经安全运行了1868天。”周慎学说,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一直在践行一家环保信用为最高等级“绿色”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在保证现有燃煤机组的安全运行之外,着力拓宽外延,积极开发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在电厂的西南侧,有一块空地,那是原本计划二期项目的场地。周慎学介绍,电厂计划利用这里和部分灰场及屋面建设光伏电站,总安装容量32.5MW,项目静态总投资2.1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在三门县发改局备案,并完成了项目可研报告。”

 

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超低排放设备 姚佳良 摄

根据省里要求,到今年底,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除集中供热锅炉外,全面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淘汰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窑炉、熔炉、煤气发生炉、茶炉等。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主动与三门县政府对接园区分布式综合能源项目,拟采用燃气锅炉替代燃煤小锅炉进行集中供热,并利用园区厂房屋顶等资源,配套建设光伏发电。“这个绿色能源项目,前景很看好。”该公司总经理工作部职工陈宝石说。 

设想在厂区周边建设风电项目、开展污泥耦合燃烧、垃圾发电研究、建设火电关联产业园区……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在探索发展绿色能源的征途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目前,浙能集团公司已分别和台州市政府、三门县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能源综合业务一体化合作项目。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清晨,当三门湾的渔民开始新的一天劳作之时,创业创新、笃学敏行的台州二电人正以“绿色环保、和谐美丽、阳光活力”的火电新形象迈开新的发展步伐

浙能台州第二发电公司节能环保成效

  

2016年,浙江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发电标煤耗283/千瓦时,供电标煤耗298/千瓦时,分别比全国低10/千瓦时、14/千瓦时。其中,统调火电机组发电标煤耗为282/千瓦时、供电标煤耗296/千瓦时。

2016年,全省火电机组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强度继续下降。其中二氧化硫为0.38/千瓦时,较上年下降55.48%。氮氧化物为0.39/千瓦时,较上年下降68.18%。烟尘为0.11/千瓦时,较上年下降37.17%。固体废弃物基本实现综合利用。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