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能源结构改革,煤炭在中国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从2011年的70.2%下降至2016年的62.0%,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出现了“去煤炭化”的新趋势。同时,中国近年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能源革命,积极开发清洁能源。除了增加清洁能源进口、开发页岩气、增设核电站外,主要是发展新能源。国际能源机构《新能源报告2017》指出:2015年,世界能源供给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已上升到13.4%,其中中国的增速最快,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对全球可再生电力产能增长的贡献超过40%。中国在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开发和价格方面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全球太阳能电池年度产能中有60%来自中国企业,“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可再生能源电力增长的引领者。”
有人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是世界第二,但中国是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人均8千美元的收入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中国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援其他国家。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贫困人口减少了,发展起来了,就是对世界对最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亦有人认为,上述说法尽管有一定道理,但这种认识低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对国际利益的贡献。实际上,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比如对非洲贫困国家的经济援助,新近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也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和无息贷款;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183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已经是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履行国际减排义务,并引领国际气候治理。
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是相辅相成的,中国近年来的减排成就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努力。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渠道的国际融资和减排能力建设、国际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建设等制度设计,对中国的节能减排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积累的减排经验和低碳技术,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南南低碳合作的重要支撑,通过建立南南气候变化合作的示范工程,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合作。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理念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十九大第一次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大会报告,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要引领世界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的地区拥有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世界商品贸易的三分之一和世界GDP总额的三分之一。该倡议的实施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可以预见,中国在绿色投资、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将会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成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