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28日,俄罗斯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号”(AkademikLomonosov)建造完工,由圣彼得堡开始首航,将前往摩尔曼斯克装载燃料。到摩尔曼斯克后,该浮动核电站将被拖到俄罗斯最北端城市佩韦克,并将于2019年开始为该城市一座钻井平台和一座海水淡化厂提供电力。据悉“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船长140米,宽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万吨,能配备70名左右船员。在发电方面,该核电站两套改进的KLT-40反应堆可提供高达70兆瓦的电力或300兆瓦的热量,供20万人使用。另外这个巨型漂浮核电站上的海水淡化设备还可每天提供24万立方米的淡水。无疑,在浮动核电站实用化领域俄罗斯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对于中国而言可谓是莫大的鼓舞。
浮动核电站是利用浮动平台建造的可移动核电站,与标准核电站相比,水上核电站抗震能力更强以及放射性物质流失可能性更小。浮动核电站可根据不同地区以及环境的差异提供不同等级的电力支持,而核电站所用的反应堆性能可靠,曾在核潜艇以及破冰船上使用过,这种反应堆每12年才需更换一次核燃料,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不扩散条约的要求。
海上浮动核电站对于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于远离本土的海洋国土鞭长莫及,只能放任其被他方强占。现在,中国采用“填砂造岛”的方法,有效强化了中国在南海等地区的存在。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为这些岛礁供能,以便于其维持日常运转及进一步开发。而海上浮动核电站在这一方面则可以大有作为。
首先浮动核电站将有效提岛礁的宜居性和发展水平。浮动核电站在海洋常规能源中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远远大于柴油发电机,同时污染小,一旦与其他清洁分布式能源结合,可以有效缓解海洋能源供给矛盾。所以浮动核电站有既能力维持岛上人员的基本生活,同时可以保障充分开发海岛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如观光、潜水以及随之而来的餐饮、住宿一系列的活动的能源供应。
其次从维护安全角度出发,这些岛礁之所以能成为南海局势的“压舱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在其上部署了相应的军事力量,搅局者出于对这些“不沉航母”的顾忌,才会在近来一段时间有所收敛。浮动核电站可以保障岛上部署的军事设施(如雷达、歼击机、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等)长时间连续运作,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将“不沉航母”打造成“核航母”,从而更有效威慑图谋不轨之辈。
其实中国浮动核电站项目也早已开始了。推进中国海上核电构想的是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这三大集团。中核集团官方微信2016年7月14日曾发表一篇题为“深度能源观察:我国将在南海岛礁建造20座海上核电站”的文章,文章称,随着中国海上民用核动力技术成熟,中国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核动力平台及破冰船。在今年年初《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正式开发海上浮动式核电站。日媒称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设约20座海上核电站,可能会选址在中国北部的渤海和南海。
不过,此次俄方浮动核电站投入使用也遭到了一些指责,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问题,许多环保人士将其称为“核泰坦尼克”或“漂浮的切尔诺贝利”。绿色和平组织的核专家哈佛坎普在一份声明中说,“北冰洋周围的脆弱环境已经承受了来自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在这里设置核反应堆将会造成非常明显的威胁。”多家媒体都援引了哈佛坎普的这一说法。笔者认为,在将来如果中国的相关设施投入运营,那些苦于干涉难度变大的势力必然也会以“环保”为名向中国大放厥词,中国有必要提早做好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