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记录历史的坐标,也是丈量城市发展的标尺。改革开放40年,辽宁大连电网完成了由电力“孤岛”向东北最坚强电网之一的华丽蜕变,40年变迁,大连电网建设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电力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电网更加坚强,服务更加优质……每一次“破冰”、每一次突破都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100多年前,清朝政府在大连旅顺大石船坞建起第一座小发电厂,这座仅能供应船坞中46盏电灯用电的“电力设施”,开创了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电的历史。
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中国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春雷炸响,万蛰苏醒,大连电网凭借国务院特批首个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处于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双重政策红利,不失时机地掀起了建设热潮。
与时间赛跑、同困难较量、向极限挑战。如今的大连电网共有500千伏变电站5座,220千伏公用变电站32座,开闭站5座,66千伏(含35千伏)公用变电站220座,供电线路412条,地区电压质量优良,供电可靠达到99.99%。
40年电力发展,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几代电力人怀揣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之愿,励精图治,执著追求,实现了大连电网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在这片生机勃发的热土谱写着自己的“电力芳华”。
变迁
电力变迁为经济插上腾飞翅膀
改革开放前,大连电网仅有4座220千伏变电站、15座66千伏变电站和不足600公里的输电线路,电压低、供电可靠率差,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家住大连市金州区的吴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大连人,他回忆,那时常常是几户人家合起来用一个3至5安培的小电表,家里最多就一盏15瓦的电灯,使用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家电往往电力不足。
改革开放后,大连电网面貌才彻底有了改观。1984年9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10月15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动工兴建。借着政策的东风,1988年,南关岭变电所和王南线顺利建成,大连地区开始拥有了第一条国内高等级的500千伏线路和唯一一座500千伏南关岭枢纽变电所,地区供电紧张局势得到缓解。
尤其在建设环渤海经济带和振兴东北的关键时期,大连电网建设更是先行一步。记者从大连供电公司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大连供电累计完成地区电网投资89.2亿元,新建66千伏及以上线路888公里,投运66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3座、容量629.8万千伏安。地区500千伏电网实现3通道、6回路与辽宁主网相连,220千伏电网分区运行,抵御风险能力大幅提升。充足、可靠、智能的电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的同时,更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大连地区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006.611万千瓦,拥有35千伏以上送电线路4938公里,66千伏以上变电所总容量3321.2万千伏安,最大供电负荷达到了555.9万千瓦,这一组数据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37.6倍、1.85倍、27.53倍和9.1倍。而大连供电公司的固定资产总值也增加到261.39亿元,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翻了154倍。”大连供电公司发策部主任梅笛表示,“十三五”期间大连地区电网规划投资132.3亿元,规划建设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其中开关站1座),66千伏变电站25座(其中开关站3座)。届时,大连电网将为经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升级
升级电力服务助力城市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面临海的独特地理优势、世界一流的港务海运系统,使得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将目光首先投向了大连。“更精密的生产设备、更高效的流水线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连开发区供电公司办公室主任孟伟民说,外商投资“铺路石”的角色定位时刻提醒着他们电力服务不能仅仅止步于让客户满意,而应该在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上下工夫。
见微可知著,见端能知末。大连开发区供电公司迎难而上,优化业扩报装流程,全面推进客户经理“一岗制”,提升服务能力,最大程度压缩接电周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升级服务。
2017年4月13日,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揭牌第三天,市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英特尔二期工程提出了临时用电8450千伏安、正式用电约13万千伏安的用电申请,5月10日前临时用电必须送电。面对以往需要3个月而这次不足1个月的工期,大连开发区供电公司启动了全业务绿色通道,单位经理、副经理出任客户经理,开展了“一对一”咨询服务,从安全运行、投资近远期效益角度为客户用电提出专业建议,根据客户需求的送电时间节点,对内外线设计、施工现场及供用电设备安全等进行全过程服务。“英特尔临时电属于双科变的供电范围,共计15座箱式配电站。如此大的临时用电容量,别说是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就在平时变电站也很难挤出容量为其供电。”最终,负责该项目的生产经理张军通过多方协调,定制临时方案,最终让客户提前用上了电并预期投产。
农村用电
电网改造点亮农村致富灯
本市的两期农网改造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设了一条富强之路。2003年3月1日,随着大连地区一期农网改造工程的结束,大连市农村用电实现了与城市居民生活用电的同网同价。全市111个乡镇90.17万户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享受了与城市一样的标准:每千瓦时0.45元。由同价前的农民生活用电平均每千瓦时0.60元,每度下降了0.15元,当年就为农民减轻电费负担4700万元。在两期网改的6年里本市共为农民减轻电费2.5亿元。
一同价,二同管。在实行城市与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的同时,对农村乡镇电管站进行体制改革,撤销了乡镇电管站,组建由县区农电局直接管理的供电营业所,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情电、权力电、关系电”。并通过开展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供电服务窗口。
两期农网改造工程建设,使本市农村电网得到全面改善,全市农网低压设备完好率由70%提高到95%,10千伏线路完好率由72%提高到91%,并彻底消灭了10千伏“两地一线”。低压绝缘导线等新技术极大提高了网改工程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本市综合电压合格率由网改前的90.22%,提高到网改后的100%;供电可靠率由过去的99.2%提高到目前的99.99%。
“过去是‘萤火虫’,现在是‘满堂明’。”瓦房店西杨乡农民王有顺如是说。如今,农民纷纷弃掉大锅大灶,用上了方便快捷的电炊具。网改当年全市农村用电量就增长了10.31%。去年,全市还试点建设了1个新农村电气化乡(开发区湾里街道)、7个电气化村(每个区市县1个)。
大连供电公司抓效益的同时,始终不忘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以满足和解决群众的需要和困难作为第一要务。长海县由87个大小岛屿组成,辖两镇三乡,7.5万人口分布在20多个岛屿上。而无论将电力通到哪个岛,都得敷设海底电缆。电业人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了岛上居民多年的用电梦想,2002年,乌蟒岛这个全省最后一个“无电村”终于送上了电。
便民
优质服务、线上交费提升客户体验
近年来,供电服务窗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几十年来,人们习惯于到电业部门排队等候、交纳电费。而如今,在为用户服务、替用户着想的理念指导下,电费交纳方式正在走出几十年一贯制的窠臼。
大连供电公司为满足客户交费需求,在2012年就拓宽交费渠道,提供银行代收、邮政代收、自助缴费终端等多种电费交纳方式。大连供电公司依托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成果,借鉴现代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在2014年推出了支付宝交费,2016年推出了电e宝、“掌上电力”手机APP、支付宝、微信等线上交费渠道。在方便客户交费的同时,也提高了电费回收率,减轻了供电营业柜台的收费高峰期压力,可谓一举多得。其中,用户使用粘性最大、认知度最高的是电e宝和微信交费,不仅安全方便,又不会因未及时缴费加收滞纳金甚至停电。
大连供电公司还组织营销人员走上街头积极推广,线上渠道交费的用户比率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大连供电公司线上交费户数已占低压用户交费户数的65%。未来几年,大连供电公司还将不断创新实践,争取将线上交费方式宣传的更到位,让更多人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好处。
如今,全市已在城乡设置了125个供电营业厅,并全部实施了规范化服务标准。各供电服务窗口都配置了移动终端、饮水机、沙发等服务设施,各种宣传用电政策和知识,让客户随手可查。董爱军 王帅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肖崟崟
40年光明历程,建成东北地区最坚强电网
截至2017年,大连电网用电客户由过去的13.88万户,增长到现在的383.18万户,用电人口达669万全市售电量也由29.4亿千瓦时增加到2017年的277.06亿千瓦时。
2019年底,大连供电公司将完成2063条10千伏配电线路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配网自动化全覆盖,故障停电时间减少86%,届时,包括中山、西岗区在内的政治、经济中心供电可靠率将达到99.999%大连配网供电可靠率将达到北京、上海等城市,成为真正的国际一流电网。
四十年光明历程,四十年沧海桑田。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下,时代、企业与个人的命运紧紧交叠,曾经渤海之滨的小渔村变成了牵动东北亚经济的强劲引擎,曾经的船坞小电厂变成了东北地区最坚强电网,须臾之间“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