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线缆世界网(CABLE123.CN)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 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达到68.8万千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1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电力消费总量跃升世界首位,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电力消费总量跃升世界首位,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而改革开放之初,全国电网覆盖率尚不到一半,全社会用电量仅为2498亿千瓦时。经过40年的发展,全国电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高电压等级从220千伏、500千伏逐步发展到当前的1000千伏、±800千伏,电压层级分布日趋完善。截至2017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达到68.8万千米,是1978年的30倍,相当于绕地球17圈。变电容量达到40亿千伏安,相比改革之初增长了157倍多;并于2015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扩大电网规模 打通区域壁垒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仅2.3万千米,变电容量约为2528万千伏安。最高电压等级是197266日建成投产的西北电网龙羊峡—天水—关中的33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

为改变这一状况,1979~1989年间,我国利用有限资金加大了对重点行业的投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479亿元,年均增长10.7%,而电网建设也在这一时期大规模展开。

到了90年代,我国区域电网架构基本形成,已经形成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南方联营公司电网,但是山东、福建、四川(含重庆)、海南和新疆、西藏自治区都是和周边省区互不相连的独立电网。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南方联营公司电网以及川渝电网也都互不相连。

1999年开始,我国陆续完成了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华中电网与西北电网等的互联互通。20015月,建成了辽宁绥中至河北姜家营一回500千伏交流线路,使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相连,东北电网和华北电网成为一个同步大电网。灵宝换流站于20032月开工建设,2005411日直流系统成功解锁,实现了华中电网和西北电网的联网。

为了解决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问题,20008月提出,建设从三峡到广东的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并于20046月投产;华中电网与南方电网成为互联的异步电网。在此期间,我国还完成了海南岛与大陆的联网、大陆向港澳的供电等方向的线路建设。

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建设长江三峡水电站,《电力“九五”计划》表示“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可以预见将形成一个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全国性统一联合电网。此外,三峡电力外送通道的建设,也为西电东送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在国务院同意加快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建议之后,同年,贵州、云南的第一批西电东送电力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启动。西电东送三线进一步实现了电网间的互联。

随后,我国开始了风风火火的特高压建设。2010年我国建成投运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云广、向上),实现特高压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依托特高压电网架构,形成了全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电力配置格局,目前跨区跨省输电能力突破2亿千瓦,跨省交换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调度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容量达到5.1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截至目前,我国已投运了“八交十三直”21项特高压工程,保证了新增17亿千瓦的电源并网,满足了新增6万亿千瓦时的电能需求,支撑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电网配置资源格局基本建成,8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和13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相继投运,电力资源的大范围调配成为常态。

20062017年,我国跨区输电容量增长了5倍,西南、西北和华中三个区域的输出电量规模最大,合计占比超过四分之三;34个省市中,20个省市净电量输出超过10太瓦时,13个省市净电量输入超过10太瓦时;作为水电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云南和四川是全国跨省外送电量比例最大的省份,2017年均超过40%;而北京和上海作为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年用电量超过40%为外来电。

提高供电可靠性 保障最后一公里

改革开放初期,电网结构薄弱,系统事故经常发生,电能质量也很差。40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各级电网建设,实施多轮次城乡电网改造、农网改造升级,提高了电网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改革开放之初,国务院以国发【1983190号、国发【199117号和国办通【19962号文件,分别部署了在“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建设1002003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任务。

2004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 《关于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投资规模及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按农网改造的有关政策执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工程管理,执行农网改造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

200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发展农电事业的表述明确而具体。2008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等具体目标。20101号文件要求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2010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将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规范。随着《管理办法》的出台,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工作逐步进入实质性实行阶段。

“十二五”期间,全国农村电网普遍得到改造,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县级供电企业“代管体制”全面取消,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经过一系列提升供电质量的工作,目前全国供电可靠率超过99.81%,其中城市超过99.94%,农村超过99.77%。电网安全水平不断提升,面对电网建设规模持续加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等挑战,始终保持全国电力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可靠的电力保障使我国电气化程度提高。截至目前,仅国家电网区域内累计推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项目10万余个,完成替代电量3600亿千瓦时,累计推广北方地区清洁取暖5亿平方米。与2000年相比,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比全球平均增幅高8个百分点。

40年来。电网作为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新能源的高速发展、再电气化水平的提升,未来我国将打造更加牢靠的电网架构、构建能源互联网,大力推动电网创新发展,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