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处于金属铜消费淡季,国内的资金面一般也较为紧张,这是沪铜季节性弱势的主要原因。商品有其自身的季节性淡旺季,价格的波动受季节性变化影响亦较大,金属铜同样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上半年为金属铜的旺季,下半年金属铜的消费逐渐转为淡季。根据对1995年以来20年沪铜价格季度变化统计发现,四季度沪铜下跌的概率为55%,为一年中下跌概率最大的一个季度。
众所周知,中国是大宗商品最大的消费国,中国金属铜的消费量更是接近全球的50%,“中国因素”对于铜价乃至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2009年至2011年的产能扩张,导致工业品几乎全面过剩,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也导致了需求的持续疲软。铜价也在2011年由牛转熊,至今回落幅度已达到50%。
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8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13.4万吨,中国的铜表观消费量减少1.5万吨至717.2万吨,中国铜需求量约占全球铜需求总量的48%。过剩的状态仍在持续,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为6.9%,时隔七年再次回到7%以下。从趋势上看,经济增速继续放缓趋势仍将延续。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必将影响大宗商品的消费量,商品的去库存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当然期货价格的走势有一定的预期性,并不会等到去库存化完成才出现上涨,但从现阶段来看,在消费难有起色的情况下,铜价向上将是压力重重。2006年以来,沪铜在四季度下跌的概率上升至67%。最近三年当中四季度铜价均为下跌走势,平均跌幅约为7%。如果按照7%的平均跌幅计算,沪铜有望回落至35000元/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