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乙双方不平等的角度分析,目前,电线电缆行业尤其是征战于中低端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呈现出竞争激烈,信息透明等特点。目前国内电线电缆生产企业超过7000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500家,行业内竞争残酷,依然存在低价竞争现象,质量堪忧;产品同质化必然导致下游企业对线缆产品的价格区位有大致了解,市场信息相对透明。而购买方又呈现处在强势地位,获取信息容易的特征。下游行业的电力、通信、轨道交通等企业大多是国有垄断企业,在供求关系中处于强者地位,再加上价格信息相对透明,使得下游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更具选择性。
除此之外,电线电缆行业内部残酷竞争,同时面临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加上下游客户在市场上选择性很大,所以下游客户有很强的议价优势,严厉的压价往往让电缆生产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做买卖”的例子也层出不穷。
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面对下游用户,某些电缆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越来越丧失应有的权力甚至是尊严?
第一,由于电缆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造成“唯用户是从”的现状。电线电缆自身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本行业的技术及市场信息透明化,众多的行业内竞争者使得购买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有了价格压力,要求更多承诺的资本,其更换供应商的成本与风险降低,在与企业的讨价还价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而相对于本行业的竞争者,特别是普通的中小企业处于十分不利的议价地位。
第二,行业标准越来越严格。电线电缆的产品都有严格的标准,需要按照规定要求生产,这样在产品应用上的转换成本极少。但是那些能用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标准不断革新的企业,仍然在整个行业中拥有极强的产品竞争力,使其在新产品上有足够的议价能力,相对而言,其下游购买者议价能力相对减弱。
第三,下游客户实时掌握电缆动态甚至是价格及利润点,而对于下游产业,电缆生产企业往往两眼一抹黑。在电线电缆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相对于电线电缆厂家,就是市场的组织者,其最大的优势便是获取电线电缆行业信息的较为简单,使得在双方谈判中,能够有足够的信息要求电线电缆行业企业做出让步,而电线电缆行业企业自然处于被动地位。
第四,利益关系不平等。电线电缆行业的购买者,大多是国家电网、大型采矿企业、大型铜铁联合企业、大型电信运营商等,由于购买者本身的行业属性,往往反映在双方市场上,处于以中共不平等的强者地位,导致其讨价还价能力极强。
第五,多项选择以及外企优势,造成本土电缆行业丧失议价资格。近年来,跨国公司通过独资或合资合作的方式纷纷在中国建立了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国际上主要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几乎都进入了中国市场,实现了本地化生产。美国康宁建了北京康宁、成都康宁、上海光纤三个厂;日本住友建深圳光纤光缆厂;日本古河、藤仓先后在中国全资建厂;韩国LS公司也进入中国市场,拥有LS电缆、LS彩电、LS机械等多家实体,资产规模达57亿美元,还在江苏无锡设立了汽车电缆生产厂。目前在利润空间大的高档电缆领域,中国市场完全被跨国巨头抢占。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在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已无优势的背景下,中国线缆行业面临着严峻考验。
最后,上下游变动及电缆生产企业扩张业务,也限制了电缆企业的议价能力。与电线电缆相关的用户企业,如大型电力行业企业、大型有色金融行业企业,为解决本企业人员富足问题而开展的附加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电线电缆行业的竞争。而由于电线电缆企业的产品品种多,一些企业采取扩张策略。如企业本身生产普通线缆,由于市场或其他原因,扩展业务到特种电缆。结果造成企业资金链紧绷,低端产品无优势,高端产品推广难且周期长,只能不惜低价将产品转化为现金,缓解资金链难题,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电线电缆企业在对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上作用有限,不具有转移成本的能力。并且电线电缆的下游行业主要包括通信、城市建设、船舶、新能源、电力、高铁等行业,构成了电线电缆行业的主要需求客户。在行业交易中,通常表现为:买方一般批量购买,重视产品质量;大宗购买者对价格敏感,砍价能力很强;购买者一般要求厂家付款方式灵活、交货及时、服务到位等等。低价格高要求,造成电缆行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出现众多的小企业亏损甚至破产现象。
国内电缆企业的发展压力不断加大,也必然造成行业发展受阻。最后将加剧兼并重组、优胜劣汰。